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立和社會化

寶寶出生後, 就在不斷地學習適應周圍的環境, 這是一個很艱難的任務。 為了發展正確的社會行為和自我説明的技巧, 寶寶需要許多説明和指導。 當寶寶學會走路後, 你可以每天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培養他良好的習慣, 例如讓他協助你擺桌子、掃掃地。 通過幫助父母做家務, 他會逐漸懂得責任與義務, 懂得尊敬他人及他人的勞動成果。

良好行為舉止的習慣是生理成熟和重複訓練相互作用的產物。 在寶寶表現出良好行為前, 你應該反復地對他進行言傳身教。 最終, 只要跟他說一兩遍,

Advertisiment
他就可以回憶並再現學過的良好行為。

家長應該教育寶寶怎樣與別人打交道, 告訴寶寶哪些行為會被社會接受。 父母應給寶寶提供更多的機會去與家庭以外的人接觸, 並嘗試建立友誼。

同情是對他人產生憐憫之心並能夠理解他人感情的一種情感。 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同情心。 例如, 當你的寶寶還是嬰兒時, 他在看到或聽到別的嬰兒啼哭時也會哭。 當然。 同情心的具體表現形式會隨發展階段不同而有差異。

對於已經有了自我意識的早期兒童來說, 他會為其他人的疼痛而感到痛苦。 所以, 他會試圖去主動幫助他人, 此時他們普遍的反應是尋找自己的媽媽, 並讓媽媽去幫忙。 2-3歲的寶寶, 開始認識到那個遭受痛苦的人是與他沒有聯繫的另一個人。

Advertisiment
到4、5歲時, 寶寶會開始出現一種另外一種同情心, 例如, 如果其他小朋友受到家長的責駡, 他會為小朋友感到困窘, 也能感受到朋友所經歷的痛苦。

通過讓寶寶瞭解他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 你可以幫助寶寶發展同情心。 在解決問題和危機的過程中, 父母起著重要作用。 在給寶寶提供可依賴、可預知並充滿愛意的環境的同時, 也為寶寶發展信任感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寶寶會在信任感的基礎上, 學習建立牢固的友誼。 當然, 也不要忘記告訴寶寶潛在的危險, 比如應該怎樣對待陌生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