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言自語學母語

我們經常發現有幼兒邊做遊戲邊嘀嘀咕咕, 自言自語。 或者是一個人安靜地躺在床上或坐桌前, 津津有味地、小聲地對自己說話, 好象是在給小朋友講什麼有趣的故事。  

有的父母看見這種現象感到很驚奇。 其實, 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是幼兒學習語言時的必經過程。  

人類的語言, 分為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 外部語言是把人類要說的話用文字或聲音表達出來。 它是人們相互往來, 交流思想的工具。 而內部語言是不出聲的語言, 是人們默默思考問題時為自己使用的語言。  

我們在思考問題時,

Advertisiment
想到“兒童是祖國的花朵,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這些詞、句時, 雖然不發出聲音, 但是自己的語言器官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向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發出微弱的動覺刺激, 這些反應和正常的說話時產生的反應一樣, 只是很微弱。  

1-3歲幼兒, 是以學習外部語言(口語)為主的。 到了4-6歲時, 其內部語言才開始形成。 幼兒的自言自語正是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的一種過渡。 但由於幼兒的語言動覺調節功能的發展尚不完善, 還不能控制發音器官的活動, 便出現了既有說出聲音的特點, 又有自己對自己說話不發出聲音的特點。 也就是既有外部語言, 又有內部語言。  

孩子到6歲以後, 這種自言自語的現象會逐漸消失。 但如果到了8、9歲時還常常自言自語,

Advertisiment
那就要引起注意, 可能是一種病態, 要到醫院去檢查、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