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生活在遙遠星球的孩子

自閉症孩子, 有美麗的名字, 比如:星星的孩子;生活在遙遠星球的孩子;可是名字的美麗掩蓋不了現實的蒼涼。 自閉症又叫孤獨症, 是一種起始于嬰幼兒時期的、以人際交往障礙、溝通交流異常、言語發育障礙、興趣和活動內容局限以及刻板與重複。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目光澄亮, 卻不願意跟別人對視;聽力靈敏, 卻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語言發育正常, 卻幾乎不願跟人說上一句話。 他們被詩意地稱為誤落入人間的“星星的孩子”。 對他們來說,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是心。 4月2日, 世界自閉症日。

今天是第4個世界自閉症日。

Advertisiment
自閉症又叫孤獨症, 是一種起始于嬰幼兒時期的、以人際交往障礙、溝通交流異常、言語發育障礙、興趣和活動內容局限以及刻板與重複行為為基本特徵的廣泛性的、嚴重的兒童發育障礙性疾病。 一般在三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 並會對患者造成終生影響。 父母發現孩子有自閉症傾向應該立即向專業機構和心理醫生求助。

就目前來說, 教育訓練是治療自閉症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自閉症患兒的父母也不應該依賴教育訓練機構, 而是應該在進行專業訓練的同時自己學會基本的教育訓練方法, 自己努力去改變孩子的情況。

以下幾個教育訓練方法可以大大地改善自閉症兒童的行為障礙。 1、讓孩子與小夥伴合作玩兒遊戲,

Advertisiment
比如一起拍皮球、跳繩、推玩具小車, 開始時這樣的兒童可能完全被動, 經反復練習後, 其會願意參加一些活動的;2、目光接觸訓練, 家長要主動和孩子對視, 開始孩子不看大人, 大人可以追著讓孩子看, 如果孩子開始看父母了, 父母就要馬上給予表揚和鼓勵, 如果還沒有反應, 可以用有吸引力的東西吸引孩子來看父母的眼睛;3、呼名應答訓練, 父母大聲、清楚地呼叫孩子的姓名, 要求孩子大聲回答, 逐步讓其呼叫小朋友的名字, 學會與別人打交道, 如果有一點點進步都能說明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正在提高;4、親子身體接觸, 父母應該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進行這種訓練, 讓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 或站在大人面前,
Advertisiment
父母通過與其說話、撫摸、擁抱、親吻等親切的親子關係表達, 讓孩子的身體感受到“愛”;5、社會交往訓練, 父母可以常帶孩子到別人家做客, 當孩子有意願與主人或主人家的孩子接觸的表示時, 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主要提醒的是, 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害怕與外人接觸而把他們關在家裡;6、多帶孩子進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遊戲, 這對減輕行為障礙, 增加語言和交流等有較好效果。

應該特別強調, 一旦發現自己孩子有自閉症傾向, 父母應該儘早尋求幫助, 因為2歲到7歲是對兒童自閉症訓練治療的最佳時期, 一定不要錯過。

相關連結:

兒童自閉症自評表

(1)人際交往方面:a.對集體遊戲缺乏興趣, 孤獨, 不能對集體的歡樂產生共鳴;b.缺乏與他人進行交往的技巧,

Advertisiment
不能以適合其智齡的方式與同齡人建立夥伴關係, 如僅以拉人、推人、摟抱作為與同伴的交往方式;c.自娛自樂, 與周圍環境缺少交往, 缺乏相應的觀察和應有的情感反應(包括對父母的存在與否亦無相應反應);d.不會恰當地運用眼對眼的注視、以及用面部表情, 手勢、姿勢與他人交流;e.不會做扮演性☆禁☆遊☆禁☆戲和模仿社會的遊戲(如:不會玩過家家等);f.當身體不適或不愉快時, 不會尋求同情和安慰;對別人的身體不適或不愉快也不會表示關心和安慰。

(2)言語交流, 語言運用功能方面:a.口語發育延遲或不會使用語言表達, 也不會用手勢、模仿等與他人溝通;b.語言理解能力明顯受損, 常聽不懂指令,

Advertisiment
不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和痛苦, 很少提問, 對別人的話也缺乏反應;c.學習語言有困難、但常有無意義的模仿言語或反響式言語, 應用代詞混亂;d.經常重複使用與環境無關的言詞、或不時發出怪聲;e.有言語能力的患兒, 不能主動與人交談、維持交談及應對簡單;f.言語的聲調、重音、速度、節奏等方面異常, 如說話缺乏抑揚頓挫, 言語刻板。

(3)興趣狹窄和活動刻板方面:a.興趣局限, 常專注於某種或多種模式, 如旋轉的電扇、固定的樂曲、廣告詞、天氣預報等;b.活動過度、來回踱步、奔跑、轉圈等;c.拒絕改變刻板重複的動作或姿勢。 否則會出現明顯的煩躁和不安;d.過分依戀某些氣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 如特殊的氣味、一張紙片、光滑的衣料、汽車玩具的輪子等, 並從中得到滿足;e.強迫性地固執於特殊而無用的常規性或儀式性動作或活動。

如果您孩子的言行表現符合上述(1)、(2)、(3)項中的至少7條,且(1)項至少有2條,(2)、(3)項至少各有l條,那麼父母就要帶孩子到專業機構進行篩查、確診,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確保最佳效果。

並從中得到滿足;e.強迫性地固執於特殊而無用的常規性或儀式性動作或活動。

如果您孩子的言行表現符合上述(1)、(2)、(3)項中的至少7條,且(1)項至少有2條,(2)、(3)項至少各有l條,那麼父母就要帶孩子到專業機構進行篩查、確診,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確保最佳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