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3歲小兒也可以協商

儘管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 儘管在同一張餐桌上吃飯, 請不要忘記愛人和孩子是和我們不同的人。 我們有很多的共同之處, 也不缺乏明顯的差異。 我們和孩子之間更是如此, 我們的思維方式、需求、人生經歷、生命階段等都大不相同。 在諸多的差異面前, 出現衝突是難以避免的。 尊重差異、學會磋商, 是我們親子生活的必需, 不妨把每一次衝突的出現, 都看成是我們學習和實踐磋商的機會。

下面是一位媽媽通過磋商培養自理的故事:

在訓練三歲兒子上廁所的過程中, 我吃盡了苦頭。 後來, 我想和兒子一起試試“磋商”的辦法。

Advertisiment
我坐下來, 對兒子說:“衛衛, 我知道, 讓一個小孩子學會上廁所真的不太容易。 有時候你正忙著玩的時候, 真的想不起來要去廁所。 ”

他睜大眼睛, 看著我, 沒說什麼。 我接著說:“即使你想起要去的時候, 也很難及時跑過去, 坐到馬桶上。 ”

他點點頭, “是的。 ”

我讓他拿來紙和蠟筆, 一起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然後寫下來。 他跑回房間, 拿來一張黃紙和一支紅筆。 我坐在邊上, 開始寫。

我先聽他說了兩個辦法。

我寫到:買一個浴室裡那樣的小凳子;

媽媽詢問衛衛是否想上廁所。

衛衛接著說:“皮皮和皮皮媽媽可以幫我。 ”(皮皮是他的朋友, 已經能自理了)

“皮皮穿大男孩的褲子。 ”

我寫下:“給衛衛買大男孩的褲子。 ”

第二天,

Advertisiment
我跑出去給他買來小凳子和大男孩穿的褲子。 衛衛對這兩樣東西很滿意, 拿去給皮皮和皮皮媽媽看, 他們也給他鼓勵。

我們還討論了肚子感到有壓力的時候, 就是要上廁所了, 趕緊去廁所, 脫下褲子。

他知道了我很瞭解他的困難。 三個月過去了, 他現在已經能完全自理了。 他很為自己自豪!

這位媽媽做得棒極了。 通常, 磋商由下面五個步驟構成:

第一步 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 說出你(家長)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 一起討論, 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

第四步 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

第五步 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 哪些不接受, 哪些要付諸行動

這幾個步驟並不難理解, 但現實中的執行卻並不容易,

Advertisiment
磋商的每個步驟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 在我們和孩子磋商之前,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是否真的心平氣和, 是否真的想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包括那些讓我們不好接受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孩子的情緒和狀態, 是否願意和適合跟我們坐下來好好談談。 磋商不是談判, 談判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也不是辯論, 辯論分出一個誰輸誰贏, 磋商是瞭解彼此的需要和想法, 尋求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 這是一種接納性和包容性的討論和探究。 雙方的需求和感受以及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可能性都應該受到足夠的尊重。

以下幾個心理暗示通常是必要的:

“我要盡可能地接納和傾聽孩子。 我會盡可能地得到一些以前忽略的資訊和感受。

Advertisiment

“我要避免論斷、評價、說教。 我不去試圖勸說。 ”

“我會考慮任何新想法, 不管是不是現實。 ”

“我不去擔心是否立刻見效。 如果我們沒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 說明還需要認真思考、仔細調查以及更多的討論。 ”

好了, 我們現在來看看每個步驟需要注意些什麼。

1.關於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讓孩子感到我們是在以一種完全接納的心態真心想聽很重要, 這樣孩子才能完全放開, 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當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被接納之後, 他才有興趣來瞭解我們的感受。

一定要堅持做到不打斷和評論, 這一步驟的核心就是鼓勵孩子暢所欲言。

2.關於說出你(家長)的感受和需求

要簡明扼要, 不要長篇大論。 儘量客觀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Advertisiment
一定不要帶情緒, 即便說到自己對孩子的不滿, 也應該只是平靜地敘述事實, 就像在說別人的事。 孩子們對父母的不滿是很敏感的, 即便我們不強調, 不動怒, 孩子也會聽進心裡。

3.關於“一起討論, 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

最好是讓孩子先說, 就像一開始先讓孩子說一樣, 這會讓孩子感覺很被尊重, 而且, 孩子自己說出可行的方法, 最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執行。

同樣是切忌評價和論斷。 就像第一個步驟只需要讓孩子把所有的想法說出來一樣,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 把雙方的想法都記錄下來。 (有時候會聽到孩子說:“我媽媽特聰明, 她能把我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 ”)

當然, 我們也要制止孩子對我們的指責和批判,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話語和態度,我們應該及時提醒他用合適的態度來溝通。比如孩子說:是啊。這不可能。因為你總是……你從來不……我們應該提醒孩子:不指責也不討論以前發生的。我們現在重點討論的是以後怎麼辦!

4.關於“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諸行動”

這是五個環節之中最關鍵的環節,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你覺得孩子的方法不妥時,不要貶低或者指責,比如:這是個愚蠢的主意,或者你怎麼能這樣想,太不考慮別人感受。如果你不同意,應該採取描述個人反應的方式,比如“這個讓我感覺不舒服,因為……”或者“你的主意不錯,只是……”。

在我們和孩子達成共識後,別忘了落實到具體。比如:“把計畫變為行動,我們還需要做什麼?”“誰來負責這個?”“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完成?”“如果我們當中有人違反我們的約定怎麼辦?”

其實,每個環節都在考驗我們對待孩子的民主性。如果我們還是把衝突當成孩子的“問題”來糾正,如果我們還是認為“成年人總有正確答案”,如果我們潛意識當中不過把磋商的形式當成一個讓孩子來服從我們的手段,以上所有的技巧都是沒有用的。

而這個過程中,我們面對衝突的所思所感、所言所行,無不是對孩子的示範。這種溝通的模式,將會被孩子模仿借鑒,並運用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每個人都是從應對父母開始學習應對世界的。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話語和態度,我們應該及時提醒他用合適的態度來溝通。比如孩子說:是啊。這不可能。因為你總是……你從來不……我們應該提醒孩子:不指責也不討論以前發生的。我們現在重點討論的是以後怎麼辦!

4.關於“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諸行動”

這是五個環節之中最關鍵的環節,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你覺得孩子的方法不妥時,不要貶低或者指責,比如:這是個愚蠢的主意,或者你怎麼能這樣想,太不考慮別人感受。如果你不同意,應該採取描述個人反應的方式,比如“這個讓我感覺不舒服,因為……”或者“你的主意不錯,只是……”。

在我們和孩子達成共識後,別忘了落實到具體。比如:“把計畫變為行動,我們還需要做什麼?”“誰來負責這個?”“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完成?”“如果我們當中有人違反我們的約定怎麼辦?”

其實,每個環節都在考驗我們對待孩子的民主性。如果我們還是把衝突當成孩子的“問題”來糾正,如果我們還是認為“成年人總有正確答案”,如果我們潛意識當中不過把磋商的形式當成一個讓孩子來服從我們的手段,以上所有的技巧都是沒有用的。

而這個過程中,我們面對衝突的所思所感、所言所行,無不是對孩子的示範。這種溝通的模式,將會被孩子模仿借鑒,並運用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每個人都是從應對父母開始學習應對世界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