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人交往多走四方 怕生寶寶自然不會慌

“怕生”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階段, 只不過有些孩子善於遮掩, 而有些娃娃怕生嚴重罷了。 面對寶寶怕生, 家長不用過於表現出著急失措, 多給寶寶進步的空間, 多帶他去接觸不同的人和事, 去看看萬千世界, 怕生自然就會慢慢改善。

怕生是一個過程

有很多家長認為, 孩子怕生, 只和照顧自己的人親近是一種妨礙孩子成長的不好的因素。 事實上怕生反而是孩子社會性進步的體現。 3歲以內的孩子, 如果有輕微的膽怯的表現, 家長無需過於尷尬和擔憂, 只要適當引導, 孩子就會慢慢地樂於與外界接觸。

Advertisiment


寶寶怕生怎麼辦

在孩子5個月的時候, 他的自我意識以及活動範圍不斷擴大, 孩子能夠區分親人和陌生人, 進而產生不同的反應, 因為對陌生人以及環境的恐懼, 所以自然就會產生“怕生”的現象。 8、9個月的寶寶認生的現象更為常見。 1歲多的寶寶已經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對什麼都好奇, 再加上活動範圍的擴大, 就使得他們有了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探索周圍環境的欲望。 但是,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父母和親人仍然非常依戀, 一旦遇到他從未見到過的人和物體, 就可能表現出膽怯的樣子。 因此, 這一時期的寶寶是獨立性和依戀性並存。

即使是2歲或3歲的孩子, 依然會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產生恐懼感, 這是天下間孩子發展的共性。

Advertisiment
此外, 由於遺傳因素的差異, 寶寶出生以後所處的家庭教養環境也千差萬別, 因此每個寶寶認生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泰然處理

孩子不叫人, 強迫他;孩子躲在我身後, 就呵斥他。 事實上, 這種做法真的對嗎?要知道, 如果在公眾場合批評孩子怕生, 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是個怕生, 不被人喜歡的孩子。 在遭遇他怕生哭鬧的時候, 你一定會覺得很沒有面子, 這個時候呢, 我們就要拿出博大的胸懷來接受孩子。 要淡定坦然的接受, 不批評、不強調。 這一點非常重要, 各位父母一定要記住。 往往在我們堅持一段時間以後, 孩子自己就忘記她的怕生行為了, 慢慢就會變得大方起來。


多帶寶寶出去走走

多帶孩子“走四方”

Advertisiment

心靈和身體, 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孩子們也是如此。 給孩子們創造出門活動以及與人交往的機會, 使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 不斷地擴大認識及交往範圍, 使他在接觸陌生人的交往中, 不斷地增強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

讓孩子從交往當中獲得知識和快樂, 也能讓孩子對交往消除戒心, 獲得好感。 先讓孩子和比較熟悉的人交往, 譬如:和經常左鄰右舍打個招呼, 問個好;和熟悉的、性情溫和的、年齡稍大幾歲的小朋友一起遊戲;再慢慢過渡到走親訪友, 去公園和同伴嬉戲, 利用乘車、散步的機會和陌生人接觸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