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你的女兒成為好朋友

怎樣才能將我們的小公主教育好?怎樣才能讓女兒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對於這個問題, 所有教女成功的父母們的答案都驚人的一致――和女兒做朋友!

而這些父母與女兒做朋友的理由更是有著很多共通之處:

只有和女兒做朋友, 敏感的女孩才會對你無話不談;

只有和女兒做朋友, 有著無數小秘密的女孩, 才會對你展露心聲;

只有和女兒做朋友, 你才能真正走進她的心靈, 分享她的喜悅與哀愁, 為她的人生之路出謀劃策;

……

正如某教育專家所說:“如果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父母,

Advertisiment
不願意與父母坦誠相見, 那麼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 ”隨著女孩漸漸地長大, 如果父母還是一味地以家長的權威去管制孩子, 孩子勢必會呈現“越來越難管”的傾向。 但與男孩容易叛逆不同, 更多的女孩會因為從父母這裡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支持, 而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 變得落落寡歡, 甚至走向抑鬱。

而如果父母採取開放的心態, 將女兒當成一個平等的成人來看待, 像對待朋友一樣去對待女兒, 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一位元女孩的母親就曾這樣記錄了自己深刻的感觸:

一次, 我給女兒輔導作業, 一道數學題我講了半天, 她卻心不在焉。 我火冒三丈, 桌子一拍, 讓她到房間去閉門思過。 女兒知道自己理虧, 默默地走進房間,

Advertisiment
可我依舊火氣難消, 真想跟以前一樣沖過去狠狠地抽她一頓。

好半天, 我才克制住自己的衝動, 推開房門, 只見女兒正耷拉著腦袋抽泣著。 我走過去, 注視著她的眼睛, 柔聲說道:“你心裡是不是很難過?媽媽態度不好, 不夠朋友, 媽媽向你檢討, 以後媽媽一定改。 原諒媽媽好嗎?”

女兒抬起淚眼, 不相信地盯著我!我向她笑了笑, 她卻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我抱住她, 為她擦乾了眼淚。 她說:“媽媽, 我不好, 我一定認真聽!”我的眼淚也下來了, 可心裡卻甜絲絲的, 想不到, 一句溫柔的話卻勝過了棍棒的威力, “柔”真的能克“剛”呀!

回到書桌旁, 女兒竟然說:“媽媽, 這道題讓我好好想想, 也許我自己可以把它做出來。 ”果然, 女兒全神貫注地思考著,

Advertisiment
不一會兒就做出來了。

從那以後, 每當有分歧, 我都會放下架子, 以朋友的口吻跟她商量。 在朋友的關係中, 女兒變得和我無話不談。 我們在一起看書, 交流心得體會;一起踢毽子、跳繩;一起寫作文, 互相讀給對方聽;一起勾肩搭背地哼著歌曲上下樓……生活充滿了樂趣。

故事中的這位母親, 在放棄暴力教育之後, 最終選擇了和女兒做朋友。 由這個教育實例, 我們不難看出, 對於女孩子來說, “柔能克剛”、“一句溫柔的話勝過棍棒的威力”絕對是一條顛簸不破的教育真理。

給父母的建議

教育學家們曾在一所小學裡做了一次調查, 在這次調查中, 有八成以上參與調查的女孩父母對自己的教女情況充滿了信心:比較瞭解女兒的個性、女兒有不高興的事會告訴自己、知道女兒的好朋友是誰、知道女兒愛看的書籍是什麼……

Advertisiment

但教育家們則表示, 很大一部分家長自認為放下了父母的“架子”, 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融洽, 但實際上他們卻並沒得到孩子充分的信任。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說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爸爸媽媽是時常與我溝通, 但他們的溝通內容僅限於“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之類的話題, 他們與我溝通的目的性也太強了。

還有, 我不喜歡爸媽媽總是拿我與別的孩子做比較, 什麼某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誰誰又特別聽話懂事……一聽到這樣的話題我就煩。 ”

一般來說, 上小學的女孩子基本上已經懂事了。 如果家長與她談話時, 常常帶有很強的功利性、總拿她與別的孩子做比較等等,

Advertisiment
這樣不僅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毫無益處, 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那麼, 父母究竟怎樣做, 才能真正走進女兒的心靈, 和她成為朋友呢?

方法一:建立溝通管道, 隨時把握孩子的心理

父母要想與女兒交朋友, 首先必須要瞭解孩子, 瞭解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但是, 孩子的心理雖然不是深不可測, 但很多家長常常也是琢磨不透。 家長如何才能準確地瞭解孩子的心理呢?

一位女孩的爸爸給我們分享了他的經驗:

在我們家, 有一個“親情寶盒”, 俗稱“意見箱”。 與女兒之間出現溝通障礙時, 我們都是靠它來解決問題的。

有一次, 女兒突然不開心了, 我很納悶, 問她也不說, 就寫了個紙條丟進“親情盒”裡:“爸爸怎麼惹你不高興了, 能給爸爸說嗎?”

一會兒,女兒也丟紙條進去了:“你叫我寫字,說這個沒寫好,那個也沒寫好,還說我笨。”

有時,女孩子的心理父母是很難把握的,就算是父母開口問她,她也不一定願意說出來。這時,“親情盒”便成了父母與女兒之間的溝通橋樑。

當然,當女兒慢慢長大後,家長還可以用與孩子交換看日記的形式來解決,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寫在日記裡,同時也要求孩子用日記來回答。這樣,父母、孩子的心理、想法都白紙黑字地呈現在日記上,那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效地溝通,進而成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方法二:與你的女兒無話不談

和女兒做朋友,就要隨時與她保持暢通的溝通關係,不要因為她的話題是你不能接受的、不能理解的,就拒絕交談或毫無顧忌地駁斥。

只有父母能夠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無話不談,才能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引導她的思想漸漸步入正軌。

一位睿智的母親,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天晚飯後,女兒問我:“媽媽,假如愛情和事業只能選擇一個,你選哪一個?”我心裡一驚,14歲的小姑娘怎麼問了一個成年人的大問題?看來得認真對付,我說:“我選擇愛情,有了愛情才會有溫暖的家,即使事業不成功,也有個避風雨的港灣哪。”

哪知女兒竟然胸有成竹地表示:“我選擇事業,事業成功了,愛情自然會來。”我思忖著說:“事業成功的喜悅也該有人分享啊……”

“可是,愛情太麻煩了,我不喜歡唯唯喏喏的男人。”女兒反駁道。

一語道破天機,我知道她一直暗暗和一位男生關係忽冷忽熱,並且她正為這似斷非斷的關係而煩惱。這不,自己就嫌煩了,我又不便於捅破。於是,我借用了一句歌詞自編自唱:“愛情這東西,擁有了好麻煩,沒有了又拼命想,來早了添麻煩,來晚了又著急,不早不晚最香甜哪。”女兒會意地笑了。

我覺得,學著與女兒交朋友,學著與女兒平等對話,我與女兒的心更加貼近了,交流也更容易了。

當孩子向母親提出有關愛情的話題時,母親像朋友一樣與她各抒己見,並且在談話的最後,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可想而知,這樣一個開明、睿智的母親,自然會贏得孩子的信任和愛戴。

此外,父母平時也應多抽一些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的情況,以及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如果這時,孩子告訴你一些真實感受和想法,如對某男同學有好感,或某男同學對她有好感等,千萬不可指責她,要站在她的立場先去理解她,然後告訴她該怎麼辦。這樣,女孩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她們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物件,而不是保密物件了。

能給爸爸說嗎?”

一會兒,女兒也丟紙條進去了:“你叫我寫字,說這個沒寫好,那個也沒寫好,還說我笨。”

有時,女孩子的心理父母是很難把握的,就算是父母開口問她,她也不一定願意說出來。這時,“親情盒”便成了父母與女兒之間的溝通橋樑。

當然,當女兒慢慢長大後,家長還可以用與孩子交換看日記的形式來解決,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寫在日記裡,同時也要求孩子用日記來回答。這樣,父母、孩子的心理、想法都白紙黑字地呈現在日記上,那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效地溝通,進而成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方法二:與你的女兒無話不談

和女兒做朋友,就要隨時與她保持暢通的溝通關係,不要因為她的話題是你不能接受的、不能理解的,就拒絕交談或毫無顧忌地駁斥。

只有父母能夠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無話不談,才能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引導她的思想漸漸步入正軌。

一位睿智的母親,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天晚飯後,女兒問我:“媽媽,假如愛情和事業只能選擇一個,你選哪一個?”我心裡一驚,14歲的小姑娘怎麼問了一個成年人的大問題?看來得認真對付,我說:“我選擇愛情,有了愛情才會有溫暖的家,即使事業不成功,也有個避風雨的港灣哪。”

哪知女兒竟然胸有成竹地表示:“我選擇事業,事業成功了,愛情自然會來。”我思忖著說:“事業成功的喜悅也該有人分享啊……”

“可是,愛情太麻煩了,我不喜歡唯唯喏喏的男人。”女兒反駁道。

一語道破天機,我知道她一直暗暗和一位男生關係忽冷忽熱,並且她正為這似斷非斷的關係而煩惱。這不,自己就嫌煩了,我又不便於捅破。於是,我借用了一句歌詞自編自唱:“愛情這東西,擁有了好麻煩,沒有了又拼命想,來早了添麻煩,來晚了又著急,不早不晚最香甜哪。”女兒會意地笑了。

我覺得,學著與女兒交朋友,學著與女兒平等對話,我與女兒的心更加貼近了,交流也更容易了。

當孩子向母親提出有關愛情的話題時,母親像朋友一樣與她各抒己見,並且在談話的最後,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可想而知,這樣一個開明、睿智的母親,自然會贏得孩子的信任和愛戴。

此外,父母平時也應多抽一些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的情況,以及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如果這時,孩子告訴你一些真實感受和想法,如對某男同學有好感,或某男同學對她有好感等,千萬不可指責她,要站在她的立場先去理解她,然後告訴她該怎麼辦。這樣,女孩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她們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物件,而不是保密物件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