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女兒的關於異性☆禁☆交往的對話

女兒雖只有13歲, 站起來卻比我高。 母女倆平日說話做事, 旁人怎麼看都更像姐妹。 知道我在青春熱線當主持, 她對我說, 本來很想打電話, 知道就你這樣的人在那裡呀, 我再也不相信了

女兒看《少女雜誌》, 翻到我的文章就連翻幾張, 不屑一顧。 她以為自己長大了, 以為自己已自立, 不需要別人的説明。 有回, 《少女雜誌》轉給我幾封信, 她嘴裡說著, 給你寫信的人是傻瓜。 但是, 卻又急急地催著我給她們回信。 說不要讓她們失望。

我因為太平等、太隨和而在她眼中幾乎沒有威信。 但是, 我也因此得到了或許是其他母親沒有得到的信任。

Advertisiment

一次, 我提出看她的日記本, 她隨手一扔, 拿去吧。 其中, 有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為這次關於異性☆禁☆交往的談話是從這封信開始, 所以我把它抄錄出來。

信的風波

課正上到一半, 老師突然看到了桌邊的一封土黃色的信, 於是板起了臉, 叫我們班的中隊長出去。 才過了幾分鐘, 便聽見了老師的批評聲, 中隊長哭著坐回到了位子上, 同學們被接二連三地叫了出去, 其中還有幾個中隊委員。 風波越來越大, 我的心直跳, 真不知什麼時候叫到我。

看著被叫出去的同學一個個難過的臉, 我更怕了。

終於, 老師走了進來, 把信一扔, 以從沒有過的嚴肅態度說:“這種信我見的多了, 是誰寫的, 下課坦白。 我知道是誰的筆跡,

Advertisiment
我只是看看你們的態度, 不然, 明天讓你退學!”

這時, 這才知道老師手中的是封情書。 有些同學有意編造各種謠言, 這事在咱們班是常有的, 但這次卻被老師發現了。

我的心跳得更厲害了。 因為我也出於有趣, 寫過這玩意兒, 只不過不是信, 是紙條。 所以當老師點名時, 我的心都跳出來了。

老師沉默了。 用嚴厲的目光掃視著我們, 只要看一眼, 你就會害怕。 她的目光從嚴厲轉為鼓勵, 最後變成了失望。

“這麼小的年紀, 變成這種樣子, 真不知將來會怎樣。 ”

老師快步走出教室, 拉上門, 去辦公室了。 教室裡靜得出奇。 這場風波牽涉到大部分同學, 同學們在默默地思索, 是懺悔、是失落?

讀完了她的日記, 我好一陣思索。 她們班上的同學對於男女之間的交往,

Advertisiment
表現出了太多的關注、好奇, 又太隨意, 漫不經心。

社會的“性衝擊波”是使少男少女們早熟的一個原因。 青春期的少女們究竟怎樣理解“友情”、“友誼”甚至“愛情”呢?我忽然有一種強烈的願望, 想與女兒好好地談談。

秋夜, 星光燦爛, 風兒輕拂, 正是談話的好時機。 夜晚, 我與女兒並坐在院子裡堆著的木條上, 薔薇花爬滿一面牆, 探頭探腦地傾聽我們的聊天。

“對你們班上的情書現象, 你怎麼看待?”我問。 她愉快地說:“她們麼, 挺有趣的。 你還不知道呢, 我班的劉嘉上體育課時, 撩起一腳踢在男同學的屁股上。 上課的時候, 還把腳擱在鄰座一位男生的腿上。 她有三位男朋友, 並把他們編為‘1號’、‘2號’、‘3號’選手。 ”

她快活地眨著眼睛說:“不要太有勁噢,

Advertisiment
劉嘉穿著長裙, 還穿著袒著胸的衣服, 扭扭擺擺, 就像個大小姐。 她真膽大, 真夠味。 ”

“老師與她父母親怎麼教育她呢?”

“老師不會知情, 她父母更不知道, 反正同學們都知道。 那些情書與謠言也與她有關。 ”

我說:“劉嘉的行為是不文明的, 會在同學中造成不好的影響a在你們這樣的年齡, 男女生交往過於密切, 或者過於隨便是不妥當的。 保持適當的距離有利於身心健康, 學習進步。 青春的衝動一旦衝垮求知的欲望, 浪費了讀書的好時光, 對你終身的發展會帶來陰影。 因為你們實在太年輕, 太容易受挫折, 太容易受傷害。 ”

“你有要好的男朋友嗎?”我問。

“哼, 我才不理他們呢, 我班的男生全是傻蛋、蠢騾、白癡。 王麗敏與我早商量好了,

Advertisiment
我們倆將來做老處☆禁☆女。 ”

“你崇拜什麼人, 比如說, 是哪位歌星、影星。 ”

“得了, 老媽, 我才不呢, 要說啊, 最崇拜的是我自己。 ”

“平日瞧你不是挺喜歡小虎隊嗎!他們的照片、磁帶、歌曲, 你收集了不知多少。 上回小虎隊的告別演出, 你自己說, 錄影看了有幾遍。 還硬拉著我們看, 把我們作幌子對嗎!以為我不知道!”

她笑了。 提起小虎隊, 她就開心, 臉也紅了, 把手放在我的膝蓋搖來搖去:“媽, 瞧你,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欣賞不是崇拜。 ”

“是啊, 有你欣賞的就好, 我以為老處☆禁☆女是冷冰冰的呢。 ”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 開始對異性敏感。 在異性☆禁☆交往中, 容易出現兩種傾向。 一是表現的隨意, 無所顧忌。 因為他們的情感還未成熟, 只是有些朦朦朧朧。 對於像劉嘉這樣的“放浪”行為, 家長與老師應該給予意識與行為上的矯治,即告訴她們感情是美好的,異性☆禁☆交往也是正常的,但是應該是嚴肅的、認真的,而不是遊戲式的。在這種“異性☆禁☆交往”中,採取主動的往往是少女,少女們心理生理較之同齡男孩都更早熟。13歲的少女已經亭亭玉立。而許多13歲的男孩,還像一個小松鼠似的,又小又矮,“不諳風情”。關於“早戀”、“交友”的熱線電話,大多是少女們打來的。

對於這種情況,斥責、教訓是沒有用的,只能疏導、指點,使其轉移,使感情與友誼健康發展。男女生之間的那種互送禮物的喜悅,互相觀望的興奮,那被人注意的優越感覺,以及在心中悄悄地對某一異性同學懷有的好感,這些甜蜜的小秘密,往往是伴隨她們成長的催生劑。家長們不必視為洪水猛獸而談虎色變,“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們只要注意她們的動向,不要使之誤入歧途就是。

少女少男期還有一種容易出現的情形,就是如我女兒似的回避、排斥、拒絕異性同學。

其實這也是對異性☆禁☆感興趣的另一種表現。是以排斥的態度強調她(他)們對此問題的關注。我去開家長會時,看見好多課桌上都有一條線、把課桌一分為二。這邊刻著“小妞線”三字。那邊刻著“王八線”。大概一邊是男生,一邊女生吧。這“王八線”三字令人回味無窮。是男生自己刻的,還是女生自己刻的,又為什麼那麼心甘情願?想像著小妞們如何“正襟危坐”,而偷眼瞧人,“王八”們怎樣在旁招招惹惹,讓人討厭,這是怎樣的情景呢。我也想說:“青春正好”。那天,這意外發現的“課桌文學”使我家長會也沒開好。

話說回來,如果這種排斥異性的心理習慣不加以正確引導,也許會成為他們長大後的交友障礙。

“你想交什麼樣的男友呢?”我這樣問女兒。

“沒有想過,但是我長大後,想要一個試管要兒。”

這讓我很吃驚。她的腦袋瓜裡,想得那麼遠,而對男同學又那麼排斥。是什麼原因呢?我很想知道。

“男女學生交往是很正常的,劉嘉是過分了些,但是男同學也未必個個都討厭的,和男同學一起玩,其實是很有趣的。”

“我只和他們玩,不和他們好。他們太討厭。”

我想,只要能相容就好。本來就不想干涉她去交男友的事。自言自語地,我自個兒在嘀咕,現在的孩子太早熟……她馬上介面說:“早嗎?我8歲就早熟,夜裡,總把白天電視裡漂亮的男人做進我的夢裡。”

我撐不住了,笑個沒完。畢竟,她還是個孩子。作為母親,女兒的成長確實讓我擔憂。但是,此番談話,收穫著實不小:我瞭解了她的真實想法。除了保護與引導,我還將努力地去理解她們。當然,約束她們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約束,約束到如何程度,這是令我們迷惘與困惑的問題。

要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真正地保護與引導她,她能信任我嗎?我沒有自信。

“如果你有男友,能夠告訴我,讓我分享你的快樂嗎?”

她歪著頭,托著腮,眨著眼睛想了想,然後才說:“不該說時我自然不會說,我該有我的秘密。”

“但是,請你記住,當你需要幫助時,無論在什麼時候,我永遠是你最可信任的朋友。”

她有些感動,微微地點點頭。

我是一位母親,能想像所有的母親的煩惱:家有兒女初長成,怎樣地令你膽戰心驚。難以預料她們豐富的想像力與抑制不住的青春活力,什麼時候給你惹出意想不到的麻煩。當你有一天,忽然發現她已經長得和你一般高,當你發現她一天比一天美妙,背著牛仔包,套著耳機,足登“狼牌”,嘴裡哼著小虎隊的歌,那已經不單是煩惱。那時會從心中湧出無限感慨:“青春真好。”

我們紅顏消盡,以換得她們好年華。這麼說其實是不公平的。如果不創造生命,我們依然會紅燭燃盡。而我們創造生命,將會使我們永生。

我們有美好的心願,希望他們過得比我們好。我們有一份天然的愛心,也有一份天然的“私心”。凡事總想讓他們順我們的心,讓他們又乖又聽話,又聰明,又能幹。而他們總想逃脫我們的視覺,脫離我們的管轄,尋一塊他們獨立的空間,在那裡自由自在。他們說,我們已經長大。他們用自己年輕的創造力,想脫離原有的軌跡。我們用自己的經驗,想給他們以忠告。各自都想稱自己的心,衝突因此而生。

但是,如果能互相理解,相距適當,創造力加上經驗的參考,那麼,人們都能更添許多聰明,而少一些煩惱。

家長與老師應該給予意識與行為上的矯治,即告訴她們感情是美好的,異性☆禁☆交往也是正常的,但是應該是嚴肅的、認真的,而不是遊戲式的。在這種“異性☆禁☆交往”中,採取主動的往往是少女,少女們心理生理較之同齡男孩都更早熟。13歲的少女已經亭亭玉立。而許多13歲的男孩,還像一個小松鼠似的,又小又矮,“不諳風情”。關於“早戀”、“交友”的熱線電話,大多是少女們打來的。

對於這種情況,斥責、教訓是沒有用的,只能疏導、指點,使其轉移,使感情與友誼健康發展。男女生之間的那種互送禮物的喜悅,互相觀望的興奮,那被人注意的優越感覺,以及在心中悄悄地對某一異性同學懷有的好感,這些甜蜜的小秘密,往往是伴隨她們成長的催生劑。家長們不必視為洪水猛獸而談虎色變,“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們只要注意她們的動向,不要使之誤入歧途就是。

少女少男期還有一種容易出現的情形,就是如我女兒似的回避、排斥、拒絕異性同學。

其實這也是對異性☆禁☆感興趣的另一種表現。是以排斥的態度強調她(他)們對此問題的關注。我去開家長會時,看見好多課桌上都有一條線、把課桌一分為二。這邊刻著“小妞線”三字。那邊刻著“王八線”。大概一邊是男生,一邊女生吧。這“王八線”三字令人回味無窮。是男生自己刻的,還是女生自己刻的,又為什麼那麼心甘情願?想像著小妞們如何“正襟危坐”,而偷眼瞧人,“王八”們怎樣在旁招招惹惹,讓人討厭,這是怎樣的情景呢。我也想說:“青春正好”。那天,這意外發現的“課桌文學”使我家長會也沒開好。

話說回來,如果這種排斥異性的心理習慣不加以正確引導,也許會成為他們長大後的交友障礙。

“你想交什麼樣的男友呢?”我這樣問女兒。

“沒有想過,但是我長大後,想要一個試管要兒。”

這讓我很吃驚。她的腦袋瓜裡,想得那麼遠,而對男同學又那麼排斥。是什麼原因呢?我很想知道。

“男女學生交往是很正常的,劉嘉是過分了些,但是男同學也未必個個都討厭的,和男同學一起玩,其實是很有趣的。”

“我只和他們玩,不和他們好。他們太討厭。”

我想,只要能相容就好。本來就不想干涉她去交男友的事。自言自語地,我自個兒在嘀咕,現在的孩子太早熟……她馬上介面說:“早嗎?我8歲就早熟,夜裡,總把白天電視裡漂亮的男人做進我的夢裡。”

我撐不住了,笑個沒完。畢竟,她還是個孩子。作為母親,女兒的成長確實讓我擔憂。但是,此番談話,收穫著實不小:我瞭解了她的真實想法。除了保護與引導,我還將努力地去理解她們。當然,約束她們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約束,約束到如何程度,這是令我們迷惘與困惑的問題。

要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真正地保護與引導她,她能信任我嗎?我沒有自信。

“如果你有男友,能夠告訴我,讓我分享你的快樂嗎?”

她歪著頭,托著腮,眨著眼睛想了想,然後才說:“不該說時我自然不會說,我該有我的秘密。”

“但是,請你記住,當你需要幫助時,無論在什麼時候,我永遠是你最可信任的朋友。”

她有些感動,微微地點點頭。

我是一位母親,能想像所有的母親的煩惱:家有兒女初長成,怎樣地令你膽戰心驚。難以預料她們豐富的想像力與抑制不住的青春活力,什麼時候給你惹出意想不到的麻煩。當你有一天,忽然發現她已經長得和你一般高,當你發現她一天比一天美妙,背著牛仔包,套著耳機,足登“狼牌”,嘴裡哼著小虎隊的歌,那已經不單是煩惱。那時會從心中湧出無限感慨:“青春真好。”

我們紅顏消盡,以換得她們好年華。這麼說其實是不公平的。如果不創造生命,我們依然會紅燭燃盡。而我們創造生命,將會使我們永生。

我們有美好的心願,希望他們過得比我們好。我們有一份天然的愛心,也有一份天然的“私心”。凡事總想讓他們順我們的心,讓他們又乖又聽話,又聰明,又能幹。而他們總想逃脫我們的視覺,脫離我們的管轄,尋一塊他們獨立的空間,在那裡自由自在。他們說,我們已經長大。他們用自己年輕的創造力,想脫離原有的軌跡。我們用自己的經驗,想給他們以忠告。各自都想稱自己的心,衝突因此而生。

但是,如果能互相理解,相距適當,創造力加上經驗的參考,那麼,人們都能更添許多聰明,而少一些煩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