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孩子交流時學會調整自己的身體語言

跟孩子交流, 他們讀到的不是你嘴巴裡說出來的資訊, 而是更看重你的身體語言所散發出來的資訊。 比如說, 孩子哭鬧的時候, 媽媽在一旁對他說“寶貝, 別哭了, 你這樣哭媽媽會很心疼的。 "這種安慰方式, 要比媽媽走到他的身邊, 緊緊抱著他, 輕輕地拍著他的背, 嘴裡不斷溫柔地對他說:“寶貝, 媽媽愛你, 別難過了, 我們寶貝最乖了”的安慰效果明顯要弱。 語言表達對孩子再親切, 但是身體不肯靠近他, 孩子也會覺得媽媽很疏遠, 很陌生。

所以想要與孩子的關係變得更加親近, 一定要調整我們的身體語言。

Advertisiment

首先, 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姿態。

語言是我們大腦想出來的結果, 是經過修飾了的, 但是身體語言不會。 我們的身體會很真實地把我們的內在情緒、內在狀態展現出來, 一覽無遺地告訴孩子。 所以要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什麼樣子的媽媽, 只要多照鏡子, 多看看你自己的眉宇間、面相, 那張臉看起來是嘴角向上的時候多還是嘴角向下的時候多, 那你就知道了自己是不是一個親切的人。

其次, 要注意跟孩子說話時的距離和角度。

與孩子談話時, 距離和相關角度、位置往往代表跟他的關係是否親密。 想跟孩子講道理, 要給他一些壓力時, 就要面對面地跟孩子說話。 安撫孩子的時候, 要配合身體的動作, 比如輕拍他的肩膀, 給他一個緊緊的擁抱,

Advertisiment
無間隙地向孩子表示親密, 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全然地接受他, 他的情緒才能得到緩解;等到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 想要跟你解釋事情發展的緣由, 你可以跟孩子成90度, 這樣孩子會比較沒壓力。 對孩子表示讚賞的時候, 可以跟他保持180度, 與他並列, 並且摟著孩子的肩膀, 他會有一種跟媽媽平等的感覺。

第三, 適當的身體接觸。

身體上的接觸, 可以讓親子關係更為親近。 人的上半身與雙手張開的空間越大, 表示越想接納對方。 麥當勞叔叔的坐姿是略往後仰的, 手是擁抱人的狀態, 造成胸前有廣闊的空間, 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接納”, 也是受小朋友們歡迎的原因之一。 因此, 經常向孩子敞開你的懷抱, 讓他能順利地依偎進你的懷裡;輕輕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頭和臉頰,

Advertisiment
都可以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愛。 他會因此對媽媽產生格外的信賴, 覺得自己是非常安全的。 而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 伴著身體語言的安撫往往更見成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