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孩子保持距離才能產生美

做父母的要跟兒女保持一定的距離, 現在的父母常常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不好, 要麼就是跟子女太親密, 不注意尊卑, 缺了應有的距離與禮節;要麼就是漫不經心, 關心不夠。

距離產生美。 但是, 在子女教育過程中, 如何與孩子保持“距離美”卻是一門大學問:親子關係太緊密, 孩子也會對父母那親密無間的“愛”進行反擊;太遠, 可能也無法表達父母的“愛”。 那麼, 離孩子多遠家庭才幸福呢?專家以現實的案例給正為親子關係煩惱的家長們指點迷津, 建議父母和孩子應保持適度並有彈性的親子關係。

與孩子保持距離才能產生美

Advertisiment

案例:

兩個年輕的媽媽在花園裡相遇了, 各自帶著自己的孩子。 4歲的小弟弟看見了對面6歲的小姐姐手裡的公仔, 露出了非常渴望的表情。 朋友之間, 自是以禮相待, 小姐姐的媽媽很想說服孩子把公仔借給弟弟玩一會兒, 小女孩不肯, 把公仔抱得更緊了。 媽媽可能覺得在朋友面前很沒有面子, 於是從孩子懷中搶過了公仔, 塞給了小弟弟, 小弟弟開心地笑了。 當小弟弟把公仔還給小姐姐的時候, 小女孩並不是拿回自己的玩具, 而是狠狠地把心愛的公仔摔在地上, 又狠狠地踩上幾腳!女孩的媽媽很生氣也很困惑, 一個僅僅6歲的孩子, 為什麼如此任性自私?如此蠻橫不講理?

解答:

王秋英告訴女孩的媽媽,

Advertisiment
其實並不是孩子任性自私或蠻橫不講理, 而是她忽略了孩子內心的需求。 “媽媽沒有想到, 當她從孩子手中搶過玩具塞給小弟弟的時候, 孩子的內心是多麼的無助和挫敗!”一個無助的孩子, 馬上會用憤怒和任性來保護自己, 對抗媽媽。 “即使是一個兒童, 也需要一個獨立的權利空間, 自己可以決定一些事情, 承擔一些責任。 ”而他的自我價值感會從這個獨立的權利空間中慢慢滋生出來, 幫助他成為一個自信自立、具有探索精神的人。 王秋英經常遇到許多糾纏不清的親子關係, 那些已經亭亭玉立的初中生, 嘴角已經長出絨毛的高中生, 內心依然非常無助, 他們用憤怒和任性來掩飾自己的無助, 同時會對父母那種掌控、決定型的親密無間的“愛”進行反擊。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們一回到家就把自己的房門關閉, 事實上是在表達他們在成長中不斷發出的呐喊。

可惜, 絕大多數的父母聽不見孩子的呐喊, 更讀不懂孩子成長的語言。 這也是很多父母都會犯的錯誤。 身為父母的人, 總是覺得這份無法取代的親密關係賦予了他們無限的權利, 他們在無怨無悔付出的同時, 也“綁架”了孩子。 他們不僅替孩子作決定, 同時幫助孩子承擔責任。 從孩子放學進家門開始, 他們就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並不斷發出指令, 小到如何吃飯, 大到如何交友, 即使孩子已經長大了, 也是如此。 於是, 終於會有一天, 當孩子出狀況的時候, 父母們意外、困惑, 而且束手無策, 因為孩子抗拒來自父母的一切。

Advertisiment

“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在長達十幾年的孩子成長中, 父母和孩子從沒有學會一樣簡單且重要的功課―――如何保持適度並有彈性的親子關係。 ”王秋英說, 適度、有彈性的親子關係就像兩個人跳舞, 進進退退, 無論怎樣, 兩個人始終保留一定的空間, 同時保持著身體的聯繫, 兩個人既不會疏離, 也不會因粘連太緊而摔倒。 這是一個多麼智慧的距離啊, 親子關係也是如此。 這個權利空間, 對孩子意味著成長、反省和責任, 是無價之寶啊。 做父母, 不必做“最好的父母”, 剛剛好就可以, 這個“剛好”, 就是跳舞的距離。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多問問自己, 離孩子多遠才幸福?

小編總結: 現在,父母的文化素質高了,家教知識也懂的多了,懂得了溝通的重要性.然而就像愛情和友情一樣,父母與孩子走的太近,關係過密,彼此就沒有了尊重,孩子沒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間,孩子也不聽管教。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的行為讓孩子窒息, 連心靈都找不到透氣的視窗, 連自己一方心靈自留地都被佔領, 那麼孩子就把你當作不可信賴的“敵人”了, 有意要與你拉開距離了。 有句話叫“距離產生美”, 與孩子保持距離, 也是給孩子尊重與信任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