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孩子對話要把好三關

現在的孩子, 見多識廣, 思維創新, 性格外露, 活潑開朗, 反應敏捷, 在父母面前不是縮手縮腳, 沉默少言, 而是想說就說, 說幹就幹。 因此, 與孩子對話需要講究才行, 具體說要把好三關。

一、注重父母的人格風範

在家庭教育中, 一切都應以父母的人格為依據, 因為家教的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來, 任何家規家法都不能代替父母的人格作用。 為此, 與孩子對話要做到面帶微笑, 落落大方、彬彬有禮、心胸寬廣、恭敬謙讓, 談吐文明, 舉止文雅。 這是創造對話空氣的前提, 既可消除孩子的緊張疑懼心理, 又讓孩子覺得你既是長輩,

Advertisiment
又是和藹可親的良師。 它不僅使對話在無拘無束的氣氛裡進行, 而且在情感相互交融的關係中不知不覺地完成。

對話中如果只是嚴肅, 而無笑容, 板著面孔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 或以盛氣淩人的態度, 就會使孩子敬而遠之, 產生畏懼, 出現心慌, 堵塞思路, 傷害心靈, 情感交流及思想溝通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即使你用上一千個關心, 一萬個愛護, 也會讓孩子高興不起來。

二、盡可能給孩子多讚賞

讚賞孩子, 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育人藝術, 也是對話中最實惠、風險最少、最樂意被孩子接受的一種技巧。 家長要善於拿起這個"武器", 在孩子著重讚賞的問題上, 多一些慷慨, 少一點吝嗇。 比如, 贊成孩子談話的觀點就點點頭示意,

Advertisiment
或說一聲"對""很有意思""真好";對孩子發言有興趣時就微微一笑, 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如用"正是這樣""有道理""可行"等詞語加以肯定;若出現滑稽場面則鼓鼓掌拍拍手……通過讚賞, 孩子能獲得滿意的感受和鼓勵, 激發熱情, 誘導他認識自我價值, 建立自信和自尊, 常常給對話帶來歡樂與合作, 也給家庭帶來幸福。

對話時多用讚賞, 在父子母女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樑, 孩子自然而然地把你當作最可親近和信賴的人, 他就會同你推心置腹地談思想, 拉家常, 講理想, 論學習, 說感受, 而你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孩子一旦接受了你的正面教育, 就會變得聰明能幹, 講文明懂禮貌。

與孩子對話用讚賞,

Advertisiment
對頑皮孩子尤其重要, 因為頑皮孩子心靈深處最需要尊重和信任, 受到讚賞後能立即引起他的內需衝動, 並由心動化為行動。 所以, 父母機智而敏銳地向孩子投注讚賞的目光, 及時輸送讚賞的資訊, 從而激發他的心理正回饋, 有利於保證對話品質, 促進教育轉化, 達到育人的目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 人在滿足了生理需要以後, 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讚賞。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 成功的體驗要比失敗的體驗更重要。 就精神生活而言, 每一個幼小的生命都是為了得到讚賞而來到人間, 誰也不是為了挨駡而活著。 所以, 給孩子讚賞比給孩子金錢更重要。

三、善於傾聽孩子意見

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 是家庭是否民主的重要標誌,

Advertisiment
又是父母育人的一種能力體現, 也是對話獲取教育資訊的源泉。 無論何是何地的對話, 我們要洗耳恭聽孩子的發言, 從孩子的言談中試探對家庭教育及其他方面的看法和意見, 瞭解下意識脫腔而出的心裡話, 從中發現孩子的要求和志趣, 尋找解決問題、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辦法或途徑。 比如, 孩子需要學習資料, 是他自己去買, 或是父母陪同他去, 還是父母代替他買, 事先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購買衣褲等生活用品也是如此。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 孩子有時在對話中向父母訴苦、出氣、發火, 而且情緒激動, 言語過度, 不太講究分寸, 這時父母要有耐心, 可以讓他盡情地傾吐, 或允許他適度發洩心中的憤懣。 切忌反駁或指責,

Advertisiment
或顯得不耐煩, 甚至輕易下結論。 這樣做會火上加油, 激發矛盾, 出現對抗, 不利於對話進行, 又傷害感情, 也有損父母形象。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 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學生因為癡迷于電腦、電視、小說等往往放鬆了學業, 忘記了最初的追求目標, 針對這種情況, 教師不妨給他們叫這樣一個故事:

有三隻獵狗追一隻土撥鼠, 土撥鼠鑽進了一個樹洞。 這個樹洞只有一個出口, 可不一會兒, 從樹洞裡鑽出了一隻白色的兔子, 兔子飛快的向前奔跑, 三隻獵狗圍追堵截, 兔子急了, "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顆大樹。 兔子在樹上, 倉惶中沒有站穩, 一下子掉了下來, 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隻獵狗, 兔子乘機逃跑了。

故事講完後, 教師要問學生:"這個故事有問題嗎?"

學生可能說:

"兔子不會爬樹。"

"一隻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三隻獵狗。"

……直到學生找不出問題了,教師才說:"可是,還有一個問題,你們都沒有提到,土撥鼠哪去了?"

趁學生思考之際,教師由此引發話題教育學生:"土撥鼠,獵狗追求的目標,可是由於兔子的出現,獵狗改變了目標,我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打了差,土撥鼠竟在我們的頭腦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標中,我們有時會被風光迷住,有時會被細枝末節打斷,有時會被一些瑣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頓下來,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從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標。

"同學們,人生的路很長很長,既有奇花異草的誘惑,又有山巒疊嶂的阻擋,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撥鼠哪去了,不要忘記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標。"

嬌慣溺愛最易教子誤入歧途

1、忌嬌慣溺愛。開口不離"好",出門不離抬,吃飯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會養成兒童任性的性格。父母"愛子-溺子-誤子",這往往是現實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2、忌袒護縱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當眾做錯了事,家長明知不對,卻以種種理由加以庇護和掩蓋,其結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缺點和錯誤。

3、忌哄騙。有些家長圖一時安寧,不惜編造假話欺騙孩子,這樣耳濡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養成虛偽不誠實的品格。

4、忌諷刺。對孩子諷刺挖苦,以為可以"激發"上進,結果適得其反。

5、忌苛求。父母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凡事都要盡善盡美,稍有不順便大加訓斥,使子女無所適從,思想感到壓抑和束縛,時間長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6、忌放任。對孩子不加引導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為,不盡家長責任,後果難以預料。

7、忌打罵體罰。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條,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罵、體罰,結果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產生感情對立。

8、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讓孩子自己選擇適宜的遊戲和運動,培養他們注意力集中,專心地完成一項工作的能力,訓練兒童持之以恆的毅力,做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而不要反復要求孩子更換活動內容。

9、忌缺乏適應能力。要訓練兒童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是很有益的。

10、忌無控制力。要訓練兒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願望。

11、忌憂鬱沉默。要培養兒童樂觀幽默的性格,切忌鬱鬱寡歡。

12、忌依賴。要讓兒童經受一定的困難,學會克服困難從身心(性格和體格)兩方面進行磨練。從小培養兒童獨立的能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

學生可能說:

"兔子不會爬樹。"

"一隻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三隻獵狗。"

……直到學生找不出問題了,教師才說:"可是,還有一個問題,你們都沒有提到,土撥鼠哪去了?"

趁學生思考之際,教師由此引發話題教育學生:"土撥鼠,獵狗追求的目標,可是由於兔子的出現,獵狗改變了目標,我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打了差,土撥鼠竟在我們的頭腦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標中,我們有時會被風光迷住,有時會被細枝末節打斷,有時會被一些瑣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頓下來,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從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標。

"同學們,人生的路很長很長,既有奇花異草的誘惑,又有山巒疊嶂的阻擋,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撥鼠哪去了,不要忘記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標。"

嬌慣溺愛最易教子誤入歧途

1、忌嬌慣溺愛。開口不離"好",出門不離抬,吃飯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會養成兒童任性的性格。父母"愛子-溺子-誤子",這往往是現實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2、忌袒護縱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當眾做錯了事,家長明知不對,卻以種種理由加以庇護和掩蓋,其結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缺點和錯誤。

3、忌哄騙。有些家長圖一時安寧,不惜編造假話欺騙孩子,這樣耳濡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養成虛偽不誠實的品格。

4、忌諷刺。對孩子諷刺挖苦,以為可以"激發"上進,結果適得其反。

5、忌苛求。父母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凡事都要盡善盡美,稍有不順便大加訓斥,使子女無所適從,思想感到壓抑和束縛,時間長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6、忌放任。對孩子不加引導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為,不盡家長責任,後果難以預料。

7、忌打罵體罰。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條,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罵、體罰,結果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產生感情對立。

8、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讓孩子自己選擇適宜的遊戲和運動,培養他們注意力集中,專心地完成一項工作的能力,訓練兒童持之以恆的毅力,做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而不要反復要求孩子更換活動內容。

9、忌缺乏適應能力。要訓練兒童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是很有益的。

10、忌無控制力。要訓練兒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願望。

11、忌憂鬱沉默。要培養兒童樂觀幽默的性格,切忌鬱鬱寡歡。

12、忌依賴。要讓兒童經受一定的困難,學會克服困難從身心(性格和體格)兩方面進行磨練。從小培養兒童獨立的能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