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可以感到,
父母對孩子總是苦口婆心,
不厭其煩地教導他們,
但孩子們往往卻不接受,
有時還會對父母很反感。
現在的孩子,
受到社會、家庭、影視傳媒等眾多方面的影響,
給其性格塑造帶來了很多變數。
那麼,
家長到底又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與孩子建立對等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
一種新的人際關係。
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只停留在“生養關係”的層面上,
卻忽略了孩子在精神層面上的要求和變化,
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對等的人,
只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物,
Advertisiment
所以溝通上便產生了矛盾。
孩子們時常模仿明星風格和打扮,
因為明星的打扮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
形成模仿的需要,
還可能引發喜怒。
孩子們追星,
模仿明星去唱、去跳,
吸引大家的注意,
這都緣於他們內心需要被人關注,
而家長很多時候並不瞭解孩子的這種需求,
以致給孩子傳輸的觀念不被認可,
反倒成了衝突的導火索,
孩子們可能進而作出更讓家長不能滿意的事情,
以達到其“打擊”父母的目的。
所以,
家長要絕對尊重孩子的意志,
和其平等交流,
方能在行為上對孩子給予引導。
■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
有些孩子經常發呆,
不知在想什麼,
那表示他有壓力、有事情想不通,
但通過語言和行為還是能表現出來,
這就是一種暗示,
Advertisiment
提醒家長及時去
和孩子溝通。
但是,
有些家長可能會忽略這些,
這種態度會讓孩子與家長的心理距離進一步增大,
慢慢孩子便不願意跟父母交流,
代溝隨之產生。
父母們要明白孩子本身的氣質特點和長處是什麼,
才能對症給孩子適時的引導,
而不是強加給孩子一些觀念,
也不要只以學分來要求孩子,
在超出他的個人能力後,
必然會有失落感。
一個人的氣質並不決定其成功與否,
而會左右一個人的效率,
家長要學會寓教於樂,
去引導孩子,
從而提高他對學習等各種事情的興趣。
孩子會不會出類拔萃,
要看他的性格特點,
家長需放下架子,
尊重孩子,
盡可能多地瞭解他們的想法。
■減輕孩子的孤獨感
有位中學生每天刷牙時,
Advertisiment
對牙膏量、刷幾下都有很嚴格的要求,
這其實是一種強迫行為。
美國研究的權威資料顯示,
胃病產生的更多原因是出於內心的焦慮和壓力。
獨生子女身上表現更多,
如考試時、打球崴腳等,
這些均是逃避壓力的方法,
面對考試,
心裡面會自行選擇一種方法去逃避,
於是心理直接影響到身體,
壓力嚴重時身體也會作出配合反應。
青少年有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之間的矛盾,
這造就了他們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會感受到許多心理衝突和壓力,
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順利解決並且長期承受這種困擾的話,
就可能在情緒情感、性格特徵、行為表現等方面出現種種問題,
甚至出現上述的身心病症等。
Advertisiment
孩子煩躁時,
父母會很不幸地成為“受氣包”,
這時要注意引導孩子,
減輕他們的孤獨寂寞感。
否則,
孩子會產生自閉傾向,
引發身體病變。
此外,
家長要少用命令句,
把“你應該”改成“你可不可以”的表達方式,
其次語氣、表情和態度也要有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