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家指出, 親子間溝通的關鍵在於, 家長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多用孩子理解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比如以下4種句式:
“一……就……”孩子的思維是直來直去, 不可逆的。 家長要遵從孩子的邏輯順序, 不要用複雜的因果推理句式。 比如, 問孩子“你媽媽是誰”他能答出;如果問“你媽媽的兒子是誰”, 他很可能無法倒推回來。 比如冬天出門前, 直接說“一穿好外套, 咱們就出門”, 讓孩子能從前往後梳理明白:媽媽說, 穿好外套, 就可以出門了。
“可以……也可以……”青春期前的孩子, 判斷事物的標準非黑即白。 心理學家發現,
Advertisiment
2~4歲是第一次心理叛逆期, 七八歲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強的階段, 這兩個時期, 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大, 性情比較固執, 內心相對敏感。 此時說話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少說“不”, 多跟孩子“商量”, 比如 “先吃飯再看電視, 你看好嗎”;二是不要跟孩子“廢話”, 要簡潔明瞭。 尤其不要用“如果你不……我就不……”這種沒有給孩子選擇權的句式, 比如“如果你不吃飯, 我就不讓你看動畫片”。
Advertisiment
即便是孩子, 也要逐步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孩子犯了錯誤, 甚至出現了破壞性行為, 父母要馬上介入, 通過立規矩加以引導。 注意, 先要讓孩子清楚知道規矩是什麼。 比如孩子在幼稚園無故沖別的小朋友發脾氣, 甚至打人, 家長不可以火冒三丈, 也不要嘻嘻哈哈、輕描淡寫, 應告訴孩子:“這次是第一次, 你也給小朋友道歉了, 我可以原諒你, 但下次不准再隨意沖別人發脾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