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孩子溝通要講究方法

幼兒時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階段, 而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關鍵, 是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 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

一.善於傾聽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 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 知道孩子想什麼, 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 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 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 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 您應該表示共鳴, 如孩子告訴您他在幼稚園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您可以稱讚說, “噢, 真棒, 下次你會做得更好”;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 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洩, 並表示同情,

Advertisiment
如當孩子告訴您小朋友推了他一把, 他非常氣憤時, 您可以說“你很生氣甚至想打他, 是嗎?但你不能這樣做, 你可以告訴老師, 請求老師的幫助”;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 您應該耐著性子聽, 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 您可以使用“嗯”、“噢”、“是嗎”、“後來呢”等詞語, 表示您在認真地傾聽, 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 這樣, 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 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善於發現

發現是溝通的關鍵。 家長在傾聽的過程中, 不但要認真傾聽, 而且要善於思考, 注重在談話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比如, 發現孩子能夠獨立地講述簡短的故事時, 要及時給予讚賞:“你講得真不錯!”孩子第一次能堅持自己的觀點據理力爭時,

Advertisiment
就應該稱讚:“你真有主見, 就像個雄辯家。 ”要注意培養並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不能一味地說教、指責, 要“哪壺先開提哪壺”, 這樣, 孩子不但願意經常和您溝通, 還能提高溝通的品質。

三.要童心未泯

家長如果沒有一顆童心, 總是高高在上, 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 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 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 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 孩子遊戲時, 您可以與他一起遊戲, 一起比賽, 使孩子覺得您是他的朋友和夥伴, 溝通自然會水到渠成。

四.慎用批評

批評是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使用不當, 也會影響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扼殺孩子的靈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 犯了錯誤的孩子, 最擔心失去父母的愛,

Advertisiment
所以家長的批評最好從談話開始, 千萬不要過早地下結論或橫加指責, 以避免孩子關閉心靈的窗戶, 拒絕溝通。 如果用“孩子, 讓我們來談談好嗎”之類的語言開始談話, 允許孩子把事情的經過講完, 並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 然後幫助他分析問題所在, 孩子不僅會自覺地承認錯誤, 還會對您更親近。

五.要有耐心

緩型的兒童, 由於情緒比較消極, 很難對環境和父母及老師感到滿意。 家長如果失去耐心甚至情緒激動, 埋怨、責怪甚至懲罰孩子, 就會使孩子變得不耐煩, 由此產生困惑、膽怯、逃避等不良心理, 甚至產生敵意, 親子關係就有可能長期不和諧。

六.要講究一個“信”字

和所有的友誼一樣, 兩代人的溝通也要講一個“信”字。

Advertisiment
說話算數說起來簡單, 真正做到並不容易。 兒童心理醫生林達曾經舉過這樣的例子:一位媽媽因為6歲的女兒不願與她溝通, 便領著女兒去進行心理諮詢, 結果發現原因是媽媽將女兒告訴她的“秘密”, 在晚飯時不經意地告訴了家庭其他成員, 結果哥哥姐姐們以此來取笑她, 從此她再也不肯對媽媽說什麼了。 可見, 家長的“誠信”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很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