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偶爾要扮弱

父母總希望做一棵可以讓孩子依靠的大樹。 但是, 在無所不能的父母羽翼下備受呵護的孩子有時會表現出嬌弱、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做事被動、情緒不穩定等性格。

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媽媽拎著一大堆剛買的東西帶寶寶向家走, 寶寶磨著媽媽讓媽媽抱, 一路走一路央求, 實在得不到滿足時就會耍賴哭起來。 通常媽媽採取的方法和態度是跟孩子講道理, 說自己沒有手再來抱寶寶, 實在沒有效果時有的媽媽就忍不住跟孩子發脾氣, 還責怪寶寶不懂事, 甚至責駡過後一路上再也不理睬寶寶。

Advertisiment
其實, 父母們還可以採取一種方法——適度扮弱。 比如, 媽媽可以蹲下來輕微地喘息著對寶寶講:媽媽也很累了, 寶寶也蹲下來, 我們一起歇會兒吧。 蹲下身休息時, 媽媽可以擁抱一下寶寶, 時間可以略微長一些, 因為寶寶有時耍賴是因為他時時都需要父母的氣息和關愛。 在擁抱寶寶時, 媽媽可以試著默默地把頭靠在寶寶的肩膀上幾秒鐘, 寶寶很可能立刻變得安靜懂事起來。

在合適的場合適度示弱, 能讓寶寶的心變得柔軟起來, 他們會因為同情父母而克制自己過分的需求。 在寶寶克制自己並幫助父母時, 他的能力也變得強大起來, 同時更加獨立自主, 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從小就有擔當的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會充滿信心和力量,

Advertisiment
並且有膽量和勇氣克服困難。

扮弱時, 父母一定要注意當時的情形和示弱的程度, 比如爸爸和孩子比賽下棋或踢球時, 不妨表現出腦子不夠用了偶爾讓孩子贏一次, 增強他們自信心和興趣;而媽媽要求孩子關電視時不能軟弱地求孩子。 再有, 扮弱時父母注意不能做出過分可憐的樣子, 否則寶寶會覺得父母不夠真心, 建議父母扮弱時儘量心平氣和些, 寶寶就會更理解你。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孩子性教育父母的做法?

    兒童性教育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孩子問到一些性問題時,應該用科學的藝術的解釋回答孩子。例如,孩子在3-5歲時,都會問“我從哪裡來?”這樣的問題。這首先是他們對生命起源的強烈認知,不用擔心解釋得太清楚... [詳細答案]

  • 1回答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有哪幾類

    家長您好,其實家長和孩子之間我覺得根本就不存在矛盾,因為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家長們給予他怎麼樣的教育,他表現出來的品質就是什麼樣的,如果家長每天在家裡都吵架,生氣,那麼孩子潛移默化的也會學習到一...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孩子不體諒父母怎麼辦?

    建議家長尊重和換位思考,適時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在高效能父母訓練手冊裡面有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叫做“我資訊”,用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樣的事情用這種方式表達出來,更容易讓人接受。用“我感覺……,因為……...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麼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呢?

    第一,尊重和換位思考,在正面管教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用一些角色扮演的方法,讓父母體會孩子的感受,體會自己幼時的感受。這種發自內心的對於感受的接納,讓我們最大限度地踐行換位思考。 第二, 適時適當的表達... [詳細答案]

  • 3回答

    孩子的作業父母應該怎麼看待?

    作業本身就是孩子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完不成,會逼著哄著孩子做好作業,這就變成了“父母的作業”,孩子會覺得為父母做作業,而不是自己。 父母擔心孩子沒做完作業會學習跟不上,受到老師懲罰。其實適當讓孩子承...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