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客人交流時如何對待哭鬧的孩子

當我們和客人交談而孩子卻又吵鬧的時候, 我們越是罵孩子, 越是生他的氣, 他就會越加任性:用哭腔同你說話, 攀著你的兩腿跟你糾纏不休, 將東西挨著個地抓過, 爬上去解開客人的手提包, 我們越是控制不住自己——孩子越是叫人受不了。 於是, 我們就繼續錯下去。 客人也想助一臂之力, 可結果呢, 一切以大吵大鬧而告終。 我們對孩子喊叫, 孩子哭泣, 他一肚子委屈, 大人們也不滿意自己的行為。 他們感到自己的做法不對, 可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其實, 辦法是有的。 應該注意到孩子感情的變化, 向他講明情況。

Advertisiment
要知道, 對待我們的客人, 對待我們所做的事情態度執拗——往往是妒忌的結果。 孩子撒嬌, 為的是引起對自己的注意, 這如同小貓兒或小狗兒在類似情況下的表現一樣。 但是, 對動物不能夠解釋情況的特殊性, 對孩子則可以。 儘管這時需要去抵擋他接二連三地提出“為什麼?”, 應該讓孩子介入我們共同的事情, 使他自覺地認識到, 我們做的事也與他有關, 客人來是看望我們大家的。 “你看, 是不是送杯咖啡來招待一下客人?朋你是不是該穿件比較乾淨的襯衫?”

這樣, 孩子就不會覺得自己受冷落, 而且知道他與別人一樣有資格參加談話, 也許, 還是獨自玩玩更好。

如果情況需要, 必須向孩子講明白, 說客人需要與您討論一些機密的事情,

Advertisiment
第三者參加談話不妥當。 這裡有必要提醒一句, 這種禮貌您通常也表現在對待孩子的小朋友的態庋上。 孩子們懂得, “機密”是不容破壞的規矩。

然而也不排除這種情況:孩子變得令人無法忍受, 不論是我們的自我控制, 還是使用教育手段都不奏效。 這時就需要深思一下, 我們是否做錯了什麼事, 因為, 我們的印象往往是靠不住的, 過錯很少出在孩子身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