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寶寶交流從剛出生開始

第一階段

嬰兒從出生至4個月, 屬於無意識的交流階段。 父母對小兒的咕咕聲或啼哭只能根據自己的想法作解釋, 所以, 這一階段又稱之為解釋性的交流。 小兒開始時也沒有意識自己的發聲或啼哭聲能夠影響父母的行為, 但父母自小兒出生後第一天就把孩子當做交流的個體, 對孩子的不同聲音作出不同的照顧性應答, 有的父母會用短的簡單句對小兒說話, 特別是母親, 有時以高的音調和誇張的聲音逗引孩子。 涉獵在這樣的環境中懂得了尋找交流物件, 漸漸地產生父母與小兒之間的相互作用,

Advertisiment
例如用哭聲示意要父母抱、餓了或尿濕了要父母關照等。 於是進入下一個階段。

寶寶交流從剛出生開始

第二階段

4~9個月, 為有意識交流階段。 4個月的小兒能用眼睛盯著父母所指的事物, 父母和小兒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 此時, 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詞, 對孩子說物品的名稱。 大約6~8個月的時候, 父母可對著圖片說出名稱。 而在9個月的時候, 小兒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視, 即不但注視著事物, 還會轉向父母, 注意父母的反應, 這一能力的出現意味著小兒與父母有了有意識的資訊傳遞。 不僅如此, 9個月的嬰兒還可理解一些名詞, 如"燈"、"球"、"狗"等。

第三階段

9~18個月, 為單詞階段。 約12個月的小兒會說出單詞, 單詞的性質大多數為名詞。

Advertisiment
儘管小兒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動詞, 但說動詞要落後於說名詞。 在這個階段, 小兒會在情境中使用會說的一些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單詞開始時發展得比較慢一些, 但接著就會出現一個很快的兩個字組成的片語。 一般來說, 小兒至少能說50個單詞, 才會發展片語。 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兒童的詞彙量, 大概在18個月左右, 兩個字的片語就會出現。

第四階段

18~24個月, 為片語階段。 這個時期的小兒會用單詞和片語說自己的事情以及他們生活的環境, 而且有了最初的語句形式。 父母們無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兒詞語的內容上, 而是訓練孩子使用句子表達, 其中包括了語法的成分, 而且語言的訓練應在小兒的生活環境中進行,

Advertisiment
鼓勵他們與父母和老師交流。 在這個階段開始時, 父母為孩子提供片語示範, 如說"坐凳子"、"吻娃娃"。 對這種"電報式"的說話示範, 語言專家各執己見, 有的贊成, 有的反對。 不過, 有一條原則應當記住:語言不只是用簡單的詞的組合來表達意思, 而是要用語法組成句子後才能說明意義。 因此, 在對兒童語言的干預中, 父母要避免用語法不確切的話與孩子溝通。 第五階段

24~36個月, 為早期造句階段。 小兒說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時此景, 還能說不在眼前的事情, 能用簡單的短句如名詞加上動詞。 在說話中, 小兒還能使用代詞"我、你、他", 介詞"上、下", 形容詞"好、壞、多、少"等等。 至36個月左右, 小兒基本上能用短句進行表達,

Advertisiment
並且開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統。

第六階段

3~5歲, 為句子掌握階段。 小兒可以使用簡單句和較複雜的句子, 掌握了大部分的語法結構形式, 而且能夠有一點點理解詞語的抽象關係。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小兒這一階段的詞彙已接近成人, 說話儼然像個"小大人"。 這時,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達, 為孩子起示範作用, 同時要培養孩子聽從指令做事, 從而為入學做好語言的準備。

第七階段

5歲~成人, 為完整的語法階段。 從此, 兒童逐漸建立了成人樣的語言能力, 而這個過程中的兒童, 也還是在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詞彙, 改善自己的表達及語言在環境中的應用, 但不再增加新的語言形式。 這個時期是個體交流能力明顯增長的時期,

Advertisiment
有些專家認為, 5歲是語言發育的一個分水嶺, 從這時開始至12歲, 語言的發展將出現根本性改變, 不僅僅是句子的複雜化, 而且句子的含義和語言的用途向高級發展, 最為顯著的一個變化是兒童用語言學習閱讀和書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