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寶寶增進感情的技巧

擁抱是與寶寶增進感情的神器, 它是父母借著身體的接觸來告訴寶寶——我們永遠愛你。 這種愛, 將變成寶寶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擁抱帶給寶寶什麼?

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讓寶寶的身心更加健康

讓寶寶更加開朗、自信

讓寶寶有安全感, 消除孤獨感

讓父母和寶寶都有一個好的心情

讓寶寶的內心遠離不良情緒的困擾

一般來說, 寶寶的表現符合父母的要求, 父母的心情就會好, 也會自然而然擁抱寶寶。 當寶寶的表現不符合你的要求時, 你往往會煩躁, 認為寶寶無理取鬧, 更多地關注如何糾正不良行為,

Advertisiment
忽視此時對寶寶的擁抱, 而這種“非凡時刻”的擁抱對寶寶來說更加重要哦。

寶寶要求被拒時

給他拒絕的理由和擁抱

媽媽帶3歲的樂樂去超市, 樂樂看上了一隻玩具熊, 然而家裡已經有幾隻小熊, 媽媽沒有答應買。 樂樂從超市出來後非常生氣, 不理人, 媽媽採取冷處理的態度。 見媽媽不理自己, 樂樂開始大哭大鬧, 甚至在地上打滾。 媽媽也生氣了, 認為樂樂不講道理。

對一個3歲的寶寶而言, 樂樂的表現很正常。 就像夫妻之間相處, 明明你都不高興了, 對方似乎還沒發覺, 不理會你的不高興, 接下來, 你是不是會用更強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寶寶也一樣, 他開始不理人, 說明他不高興了, 媽媽沒有理會他的情緒,

Advertisiment
接下來, 他會用更強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目的是讓媽媽知道他有多麼生氣。

當樂樂用不理人表現自己的不滿和生氣時, 媽媽如果能認可、接納他的情緒, 情況可能就會好很多。 此時, 媽媽可以擁抱他, 看著他的眼睛說:“媽媽愛你, 知道你很想買那只小熊。 因為沒有買到, 所以你很傷心、很生氣”。 這樣的擁抱和溝通會讓寶寶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 是被愛的。 寶寶對媽媽最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得到確認之後, 寶寶的理性就比較容易恢復。 當寶寶平靜下來之後, 媽媽就可以進入講道理階段, 給寶寶解釋為什麼不能買, 什麼條件下可以買。 最後再次擁抱寶寶, 強調對寶寶的愛。

寶寶犯下錯誤時

給他改正的勇氣和擁抱

迪迪偷偷把幼稚園的玩具汽車帶回家,

Advertisiment
媽媽發現了, 讓他還回去並向老師道歉, 迪迪很不安, 第二天說什麼都不願意去幼稚園。

要寶寶單獨去向老師承認這樣的錯誤, 需要很大的勇氣。 發生這樣的事情, 媽媽可以先蹲下來, 擁抱寶寶, 和寶寶面對面, 輔以眼神上的交流, 幫寶寶認識自己內心的想法:“你很喜歡這個玩具, 對嗎?因為你很喜歡, 所以你就想把它帶回家自己玩。 可是, 這個玩具是幼稚園的, 所有的小朋友都有權利玩, 如果你把它帶回家了, 其他小朋友就沒法玩兒了, 這樣他們會很傷心。 就像你喜歡的東西, 被別人拿走了, 你也會很傷心一樣。 ”在寶寶明確了自己的內心想法後, 協助寶寶解決問題。 可以對寶寶建議:“明天我們把它還回幼稚園,

Advertisiment
向老師承認錯誤, 能夠承認錯誤也是一種勇氣。 如果你暫時勇氣不夠, 媽媽可以和你一起去。 ”最後再次擁抱寶寶, 給他承認錯誤的力量和勇氣。

寶寶做錯事, 媽媽講道理的擁抱會讓寶寶感受到:無論做錯了什麼事, 媽媽都會理解他, 接納他。 這樣, 寶寶就會有勇氣去面對、改正自己的錯誤。

寶寶面對挫折時

給他肯定的鼓勵和擁抱

2歲的朵朵喜歡玩拼圖, 但有時候拼不好就大哭大叫, 又不允許旁邊的人幫忙, 媽媽為此很是鬱悶。

2歲的寶寶, 開始具備一定的規劃能力, 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預期, 做不好事情會感到受挫。 這時, 媽媽要認識到這是寶寶的一大進步, 因為有規劃, 所以當預期行為沒達到時, 就會有受挫感,

Advertisiment
出現煩操情緒。 當寶寶受挫時, 媽媽可以先擁抱寶寶, 看著寶寶的眼睛, 幫助寶寶客觀描述他已經做到的事情。 比如告訴寶寶:“媽媽看到你努力地拼圖, 拼好了2塊, 還有一塊沒拼好, 你很著急, 也有點生氣。 ”這樣的描述會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理解他, 在一定程度上撫平他的情緒。 在此基礎上, 進一步提出建議, 如“我們可以試一次, 再試一次”, 或者“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沒關係, 就算今天沒拼好, 但我們多試幾次, 也許會拼好”, 以此來鼓勵寶寶繼續努力。

寶寶受挫時, 給寶寶擁抱, 幫寶寶分析已經做到的事情、沒有做好的事情, 可以説明寶寶客觀地認識自我, 樹立自信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