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生俱來的是非觀

俗話說:“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這句話是說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 因為這個時期的教育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 這是由於這個時期孩子心理特點所決定的, 幼兒喜歡模仿, 常常愛學成年人的樣子幹這幹那, 特別容易接受周圍環境中成人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孩子身上。

首先,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以身作則, 時時刻刻為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在孩子面前, 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 要及時說明錯在何處, 切不能一味斥責又不告訴孩子錯在哪裡;當孩子與同伴發生摩擦而“吃了虧”時,

Advertisiment
父母要問清原因,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錯了, 要勇於承認錯誤, 向同伴賠禮道歉, 切不能庇護而去指責同伴, 要讓孩子搞清楚, 否則會模糊孩子的是非觀念。 對就是對, 錯就是錯。

因此, 爸爸媽媽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統一是非標準

在寶寶飲食、排便、睡眠、衛生、禮貌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制度, 嚴格執行並取得全家人的共識與行動的一致。 如果寶寶拒不執行“規章制度”, 甚至以哭鬧進行頑強“抵抗”, 此時, 無論誰都不要理會他, 慢慢寶寶就知道了自己做得不對。 但是, 寶寶還不會說話, 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只會用哭表示自己的感覺。 因此, 父母要學會判斷寶寶哭的真正原因,

Advertisiment
以便及時對症處理。

評判寶寶的行為

利用表情動作、簡單的語言對寶寶的行為加以肯定或否定。 半歲以後的寶寶, 逐漸對成人用表情和語言表示的稱讚和責備有所反應。 如果寶寶表現出色, 父母可以試著溫柔地撫摸寶寶, 獎勵他最喜愛吃的或玩的東西, 以此不斷鼓勵強化寶寶正確簡單的是非觀。 當寶寶表現差時, 可以置之不理, 或佯裝怒容。 值得注意的是:評價寶寶的行為一定要客觀, 不能根據自己的心情去判別寶寶的是與非。

豐富寶寶的生活

只有豐富多彩的活動, 才能給寶寶更多的鍛煉機會。 寶寶幾個月時, 可以用音樂、玩具等逗引;稍大一些, 可以帶寶寶多外出活動, 與成人或小夥伴交往, 教寶寶正確的禮貌行為。

Advertisiment
如用動作表示“你好”、“再見”等;教小夥伴不搶玩具;到公園不攀折花木等。 在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 也為他建立良好的人生是非觀打下堅實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