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過敏相關的異位皮膚炎

小嬰兒在干燥的冬季, 兩頰出現濕疹是常見的現象。 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也不低, 大約是5%, 而且超過九成是在五歲以前就表現出來了;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有一半以上, 合并有過敏性鼻炎或氣喘。

經常有家長問到, 濕疹與異位性皮膚炎有什么不同?濕疹指的是皮膚的病變型態, 不論刺激物引起或不明原因的過敏, 表皮變紅、變粗、有癢的感覺, 都可泛稱為濕疹。 這樣的皮膚變化再加上三個條件:

1.濕疹分布在特定的部位, 2.反覆發生, 3.有過敏家族史或合并其他過敏疾病, 就可稱為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有特定的好發部位,

Advertisiment
而且與年齡有關。 在五歲以前, 常在臉上尤其眼睛四周及口鼻、雙頰最常見;手臂外側及胸部次之;學齡兒童、好發的部位改變, 常在肘窩、膝窩及手部。 患部干且紅, 越抓越癢, 惡性循環的結果, 該部位常有抓破或抓傷的痕跡, 膚色變深、有皮屑;所幸大多數的患者六歲之后癥狀就減輕, 到青春期, 75%的患者自然痊愈。

由于異位性皮膚炎與接觸的刺激物和吃入的過敏原比較有關, 所以日常保健應注意保濕, 避免肥皂、清潔劑、化學溶劑;衣著應寬松透氣, 以棉質為佳, 不要穿羊毛衣料。 照顧這類嬰兒, 不宜包得太緊, 因為悶熱會刺激皮膚搔癢, 非常不舒服。 對于局部嚴重部位, 可擦油質或乳霜保濕, 必要時涂擦類固酵軟膏,

Advertisiment
盡可能由強度較低的開始用, 若無效再換較強的;為了止癢, 可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 但口服類固醇則不需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