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與青春期孩子的親子溝通

在很多家庭中,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把真正的感覺告訴父母, 不管是自我中心的想法, 或者是過去的經驗認為跟父母說是沒有用和不安全的, 而且通常只會換來忽視、嘲笑或指責等負面結果, 這種情形發展下去使父母失去了許多原本可以幫助子女成長的機會。 因此, 如何增進與青少年子女的親子溝通至為重要, 以下有五個基本原則提供父母參考:

接納孩子心聲

1. 表達接納的態度:當一個人能感覺到被另一個人真正的接納和溝通時, 他就具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很多父母都認為如果接納孩子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他就會依然故我, 要幫助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他, 你不能接納他這樣的行為, 他將來才會變得更好。 因此, 大多數父母都是採取“不接納”的方式來面對子女, 以評估、判斷、批評、教訓、命令的方式來傳達資訊,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被接納的。 這種“不接納”的方式使孩子不再跟父母談心, 而常是自己獨自去面對問題。 若父母透過自己的語言向孩子表達“接納”的感覺時, 可以使孩子接納並喜歡父母, 並幫助子女成長發揮潛能, 從而協助孩子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給予支持的力量, 幫助其渡過青少年期的一些痛苦與失望。 而“接納”的重點是一定要表示出來, 讓孩子感受到真正被接納。 接納雖然是屬於被動的, 所以更要藉由主動的溝通或表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
Advertisiment

2. 以身體語言表達接納:是指經由姿勢、手勢、面部表情或其他動作來表達。

(1)以“不干涉”表現接納:當孩子從事自己的活動, 父母不輕易干涉, 會讓子女感覺到“我現在做的事是對的”、“我玩的遊戲是被允許的”、“父母接納我正在做的事”。 而一些父母常會闖入孩子的房間、檢查孩子物品等, 這無形中已干涉到孩子的活動, 並傳達出“我不接納你”的資訊, 通常會引起孩子的不安、恐懼與焦慮。

(2)以“沉默的傾聽”表示接納:有時候什麼都不說也是一種很清楚的表示接納。 心理輔導專家都知道利用這個方法, 因為別人肯聽你說話是一種很美妙的經驗, 會使人覺得被接納。 所以什麼都不說跟什麼都不做是一樣的,

Advertisiment
是表示接納的一種方式, 而這種接納有助於建設性的成長與改變。

3. 以語言表達接納:父母與子女在互動上當然不能全然保持沉默, 語言的溝通亦十分重要, 將於下文的積極傾聽、我的資訊、鼓勵等親子溝通方式中進一步說明。

表達積極傾聽

傳統父母總是習慣說教、指揮、命令、威脅等, 因此要父母扮演積極傾聽的角色並不容易, 而積極傾聽可以減少孩子“被否定”的害怕, 這種方式代表了關愛。 願意積極傾聽的父母會表現出一種全新的感激、尊重與關愛, 使孩子對父母產生親密的感覺, 因而也會相對地對父母表達出類似的反應。 因為父母肯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當然也願意聆聽父母的看法。

Advertisiment
除此之外, 積極的傾聽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問題, 孩子會因不斷的傾訴而逐步分析自己的問題, 最後找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法, 進而變得較自主、負責和獨立。 當孩子透露他的心聲時, 父母要聽得出孩子是不是遭遇到困難了。 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遭遇到一些困難、失望、挫折與痛苦。 如, 與朋友、手足、父母、老師、環境之間的問題, 或是自己本身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若能得到父母的幫助, 孩子就會擁有健康的心理, 獲得更多的力量與信心。

[1]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