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又見一種新問題:新一代的父母觀念不同了, 認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自主權, 如果孩子喜歡就學, 不喜歡就不學, 結果又有一大部分人半途而廢。
後者放棄和前者的不同在於, 藝術老師常常會說:“可惜了。 ”
學鋼琴打了昂貴水漂
3歲的男孩晨晨上幼稚園, 從第一天入園就沒有哭鬧, 因為他一見到那架發亮的鋼琴就要爬上去。 幾天之後, 才能講清楚話的晨晨開始向媽媽要鋼琴;幾個月後晨晨媽熬不住給他買了4000塊錢的雅馬哈電子琴, 可以發出和鋼琴一樣的音色。 密密麻麻的彩色按鈕開始讓晨晨新奇了一陣,
Advertisiment
“這是不是明顯的興趣傾向?”晨晨媽很猶豫, “孩子還太小, 而且學琴太苦了;但如果他真有天賦呢?怎麼辦啊!”又堅持了幾個月, 最後以家庭會議方式決定:出資15000元買一架鋼琴。 而晨晨爸到最後也保持反對意見, 並以不出錢作為抗議, 晨晨媽只好動員外婆一起買了鋼琴。
既然買了鋼琴, 就不能只拿來按著玩。 晨晨媽請了口碑很好的幼兒鋼琴教師, 開始對晨晨進行系統培訓。 最初幾個月, 晨晨很快就能彈簡單的曲子, 玩的時候也常常嘟嘟囔囔地哼著曲子, 晨晨媽很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欣慰。
但好景不長, 一年以後, 鋼琴已經落滿了灰塵。 “他現在更喜歡變形金剛和孫悟空,
Advertisiment
才藝練到中學漸放棄
這就是新問題的根源所在。 鋼琴老師告訴記者, 幼兒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當看到鍵盤樂器叮叮噹當時, 內心便充滿了神奇和樂趣, 表現為隨心所欲地敲打、沉浸在樂器所發出的聲音中, 這並不一定就代表著孩子在樂器方面有較強的天賦。
孩子在學琴中出現的半途而廢現象, 多是因為他發現, 有很多知識需要自己開動腦筋記憶、存在難度等, 跟自己敲敲打打的樂趣相差甚遠, 或者是發現有別的小朋友比自己彈得好———他的興趣便會急速下降, 這些都很正常。 只是在這個階段, 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
Advertisiment
執著堅持也是教育目的
一位元少年宮的小提琴老師告訴記者, 學藝術沒有不吃苦的, 以前的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吃苦, 忘記了培養興趣;現在的家長只顧著興趣, 卻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藝術名家、大家也都是勤學苦練出來的, 當然他們堅持的一個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基本條件和興趣, 這三者缺一不可, ”這位老師說, “其實, 很多學生在學習了一兩年後放棄非常可惜, 因為一年恰恰是一個關卡, 絕大多數人是在一年內被淘汰的, 可以說, 堅持過一年就成功了一半。 ”
這些當年就是吃苦學成的藝術老師們都認為, 學會什麼叫執著堅持也是學習藝術的一個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