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舉一反三的成語故事

1 舉一反三的成語故事

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 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 ”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方面, 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 如果不能的話, 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後來, 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 意思是說, 學一件東西, 要可以靈活地思考, 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論語·雍也》有言:“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在這裡, 孔子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 從教學方面而言, 孔子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 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

Advertisiment
再進行啟發、開導, 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 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鑒。

2 舉一反三材料

【發音】jǔ yī fǎn sān

【出處】子曰:“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 ”選自《論語·第七章·述而篇》

【解釋】反:類推, 推及, 推論。 列舉出一件事情, 進而以此類推知道其它許多事情。 比喻從懂得的一點, 類推而知道其它的。 形容善於推論, 能觸類旁通, 善於學習, 能夠由此知彼。

【近義詞】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聞一知十

【反義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舉例】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 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