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色彩豐富寶寶性格

對顏色的無意識選擇有可能說出了孩子內心的秘密:他的深層個性與旗幟特徵。 而我們可以運用簡潔有效的“顏色療法”, 來對孩子的某些“極端個性”加以矯正。

相關閱讀:寶寶性格七色花

試一試“顏色療法”

兒童心理學家早就提倡用“顏色療法”來微調偏愛某種色彩的孩子在個性上的某種偏激。 具體方法包括:在裝修兒童居室時使用大面積的柔和色彩, 調節燈光的顏色, 用橡皮泥和水彩筆來調節孩子的“偏好定勢”等等。 “色彩療法”的根本就是巧妙調度孩子的色彩偏好, 使他的氣質個性在原先的“特色”之上,

Advertisiment
更具相容性。

一般來說, 偏好橙色的孩童, 父母在其生活領域中攙入大量的藍白色調後, 孩子的自大和衝動傾向會得到有效改善。 那種熱情之下的盲目, 盲目之下的攻擊性會不治而愈。

而偏愛純白色的, 當被迫地接受灰粉色調和鮮豔色彩後, 他性格中近于苛刻的完美主義傾向會得到有效控制, 他會發覺自閉自戀多麼可笑。

實施顏色療法需要遵從兩個原則:
A 相鄰法——用相鄰色去微調, 不用相對色去硬扳
在色彩圖譜中, 紅色與綠色, 黃色與紫色, 藍色與橙色, 黑色與白色, 為“相對色”。 一般來說, 相對色暗示著偏愛者的性格完全相反。

但要不要用黃色來糾正孩子性格中的憂鬱、敏感、情緒化(我們叫它“紫調情緒”)呢?回答是:千萬別!

Advertisiment

強迫孩子接受偏愛顏色的相對色, 往往會引起他的極度抵觸。 比如喜愛紫裙子的女孩, 強迫她穿黃裙子, 她會感到渾身長滿針芒般不自在。 不如取“相鄰色”來微調她的個性。 紫色的相鄰色是紅色和藍色, 紅色的開朗和藍色的沉靜, 可有效平抑紫色背面的情緒顛簸。
B 追加法——讓不同個性的孩子互相感染
如果孩子習慣用一兩種顏色塗滿畫面, 說明他對這一兩種顏色有高度的心理認同, 要是強迫他在一張畫上用足10種或12種顏色, 他會無從下手。 不如讓另一名個性完全不同的孩子來給他的畫“追加色彩”。 心理學家認為, 兩三個孩子一同完成一幅畫、或一次橡皮泥“雕塑”, 可以讓其中一名選色狹隘的兒童打開眼界,

Advertisiment
意識到每種顏色都有可愛之處。 當然, 不同性情的夥伴, 也有可愛之處。
擴展閱讀:寶寶的性格配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