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經散寒。 艾灸可以溫通經脈, 活血化瘀通痹止痛, 可用於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如風寒溫痹、痛經、經閉、寒疝腹痛等證。
2、疏風解表。 艾絨燃燒的熱度可以溫中散寒, 疏散風寒而解表, 可以用來治療因感受外邪表證以及脾胃虛寒所引起的的嘔吐、腹痛、瀉痢等症。
3、扶陽固脫。 艾葉有純陽的性質, 再加上火本屬陽, 兩陽相得, 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 回陽救逆, 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可以用來治療中風脫症、腹痛吐瀉、痢疾等症。
4、升陽舉陷。 灸療有益氣溫陽, 升陽舉陷, 安胎固經等作用,
Advertisiment
5、拔毒泄熱。 艾灸還可以應用於外科治療瘡瘍初期時的治療, 可以治療瘡瘍久潰不能癒合, 有促進癒合、生肌長肉的作用。
6、防病保健。 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 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因為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 陽氣足, 精血充, 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 病邪難犯, 達到防病保健的功效。
7、調節免疫。 艾灸可以調節人體免疫功能, 通過低者使之升高, 高者使之降低, 實現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2 艾灸的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 如顏面, 不要直接灸, 以防形成瘢痕, 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 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 男女的乳☆禁☆頭、陰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Advertisiment
3、極度疲勞, 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 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 或身體極度衰竭, 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製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3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 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 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 以免艾條移動, 不在穴位上, 徒傷皮肉, 浪費時間。 對於養生保健灸, 則要長期堅持, 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元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 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 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 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
Advertisiment
4、注意保暖:艾灸時要暴露部分身體表面, 所以, 冬季艾灸時要注意保暖。 同時還應該注意調節室內溫度和保持通風透氣。
5、防止感染:艾灸時的燙傷引起的灸瘡, 不能把瘡弄破, 如果已經破裂, 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以防感染。
4 艾灸的穴位有哪些
1、足三裡灸
常灸足三裡(外膝眼下3寸)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防衰抗老、祛病延年。 對感冒、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低血壓、動脈硬化等都有預防作用。 所以古人把足三裡灸叫做“長壽灸”。
Advertisiment
灸治方法:點燃艾條, 距足三裡穴3釐米處熏灸, 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 每次灸10~15分鐘, 以灸至局部稍紅為度, 隔日灸1次, 每月可灸10次。
2、身柱灸
身柱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 兒童做身柱穴保健灸, 能促進發育, 增強食欲, 不易感冒。 無論兒童或成人, 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方法:取艾絨適量卷成香煙大小, 用溫和灸法灸5~10分鐘即可, 隔日1次, 每月最多10次。
3、風門灸
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灸風門穴有預防感冒和腦出血的功能。 對肩背酸痛、頸部痙攣、頭痛都有防治作用。 如有感冒先兆, 可用艾條在雙風門穴上各溫和灸10~20分鐘, 使脊背感到暖和, 就能預防和減輕感冒。
如感冒遷延不愈, 用艾條灸風門,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