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英國人怎麼培養孩子頑皮(圖)

英國人咋培養孩子頑皮

英國人普遍認為, 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 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獨立地去生活、工作, 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 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 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 作為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道德不靠教導

英國中小學校裡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 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 或稱“社會化過程”。 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 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

Advertisiment
成為社會的一分子。 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英國人還有個觀念, 即“道德是被感染的, 而不是被教導的”。 它體現在英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裡, 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 但是, 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紙

我們小時候背毛主席語錄:“一張白紙, 沒有負擔, 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 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後來, 大家以為小孩子也跟白紙一樣, 大人教什麼, 小孩子將來就長成什麼樣子。 一位英國朋友說, 西方人過去也有“白紙”論。 認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即空白狀態), 但現在科學研究已經證明, 孩子來到這個世上, 先天就已經部分地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

Advertisiment
因此, “白紙論”是把事情過分簡單化的觀點。

英國人普遍認為, 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 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獨立地去生活、工作, 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 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 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 作為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誠實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國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道德教育課, 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 這門課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十分重要的一門課。

不僅如此, 多數英國學校每週都組織班級討論, 選取一些學校裡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們發表看法, 共同討論, 自己去領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 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 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 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 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 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 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 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 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 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 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花錢“培養”孩子頑皮

我們小時候, 父母總是以某個孩子從來不出去亂跑為榜樣來教育我們。 可是在英國, 孩子們永遠頑皮或者說父母是花錢培養他們頑皮。 每個週末都有活動,

Advertisiment
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一起去, 父母輩的聊天, 孩子輩的玩耍), 就是有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 或者是去游泳、踢球。 總之, 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日, 很少呆在家裡看電視之類的。

英國的家庭教育

鼓勵孩子自己進餐。 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 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菜。 絕大多數英國家長認為, 孩子想自己進食, 標誌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嚮往, 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

杜絕偏食、挑食。 英國人普遍認為, 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 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時期的偏食、挑食情況, 如幼兒一個勁兒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 家長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

Advertisiment
他們還認為, 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 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 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原來,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 從孩子上餐桌起, 家長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進餐教育”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