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英國幼稚園為何“只玩不學”,家長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

竊以為“terrible two”的本質, 是兩周歲以後寶寶的行動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有了相當的發展, 自信心隨之膨脹, 開始主張自我要求獨立。 可惜人際交往經驗實在不足, 往往使這種正當的需求表現成了唱反調和無理取鬧。 好吧, 為了正面疏導能量, 咱就給她介紹個自由空間更大的娛樂項目——幼稚園

沒搞錯吧?自由和娛樂?進幼稚園不是要遵守規矩、受約束的麼?

你有所不知, 英國的幼稚園除了玩還是玩。 我們參觀了幾所附近的幼稚園, 每到一處看到的都是孩子們各種各樣的玩:或散落在各處, 繪畫做手工, 倒騰各種玩具,

Advertisiment
拉著老師講書;或在一起穿戲服扮超人拯救公主, 追追打打瘋成一團, 完全看不到我記憶中小椅子排排坐, 老師在前面彈風琴唱兒歌的場景。

最終我們選擇了本村一所招收2-5周歲兒童的小型幼稚園。

先解釋一下兩個關鍵字:

本村——

和城市一樣, 英國的村鎮都是居民區, 農業以農場主雇傭農業工人的方式經營, 所以誰跟你介紹自己是farmer(農民), 基本可以理解為地主加老闆。 我們村還是個遠近聞名的高知聚居區, 這個幼稚園的老師團隊在“鄉親們”中口碑最佳。

小型——

從面積上講, 該幼稚園就是個一百平米左右的大統間, 外加兩個洗手間和三個貯藏室, 還有個一般大的帶兒童活動設施的戶外空間。 從入園兒童數量上講,

Advertisiment
登記在冊的有五十多名, 但因為沒有小朋友上全時制, 加上設施和老師人手有限(國家規定一名老師最多配四名2-3周歲兒童或八名3周歲以上兒童), 所以每次在園學生頂多二十個, 完全混齡教育。

正式入園前, 家長可以陪同孩子做幾次體驗, 湯圓每週只去兩個上午(9:00-11:30), 我就選擇了相應的時間陪同。 沒上過英國幼稚園的我也算借湯圓的光開開眼啦!

說說這半天幼稚園是怎麼安排的?

早晨開園時, 當日的各種主題玩具已經一桌一桌的擺開了, 孩子們直奔而去, 家長陸續離開。

9點15分, carpet time(圍坐地上的時間)。 主持老師點名, 孩子們從老師手中的託盤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卡貼到牆上的名字樹上。 老師簡單介紹下今天的玩點, 孩子們立即做鳥獸撒向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了。

Advertisiment
老師們很隨意的伴著不同的小朋友玩, 或給他們唱歌讀繪本, 或陪他們做手工, 或看著戶外滑梯攀登架上的孩子們。

10點專門有個老師擺開一張長桌子, 招呼大家洗手吃點心。 我心想這也不夠坐一半的學生呀!原來有兩個原則, 一是你想吃就吃不吃不勉強, 二是不打斷你正在專注的活動, 先來的先吃, 後來的有了座位老師會叫你。 比咱小時候誰不統一行動誰就扣個“沒有集體觀念”的帽子人性多了呀, 三觀有點動搖。

11點15分, 主持老師又喊“carpet time”把孩子們集中起來, 但如果有孩子放不下手裡的活計, 還是那個原則——不打斷。 接下來的十五分鐘裡, 老師會根據今天的主題講個故事唱幾首兒歌玩個遊戲,

Advertisiment
算是一上午僅有的上課時間了!

如此瘋玩的教育模式, 會不會阻礙小朋友文化知識學習進展呢?

要知道2-5歲可能是人生中認知發展最快的階段啊!這樣的想法英國家長一樣有, 況且咱村不少家長當年都是學霸, 可不能讓自家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針對這些聲音, 園長克裡斯汀專門寫了一篇題為“玩的價值(The Value of Play)”的告家長書。 本就與她觀點相似的我看了印象十分深刻, 因應常爸之約撰文, 這兩天特地翻出來請克裡斯汀做了個專業解讀, 在此給大家參考一下。

原文

偶爾我們會收到家長關於加強孩子們讀寫教育的要求。 請允許我借此機會解釋一下, 其實我們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多“讀寫”的機會。 我們是一個強調“玩”的幼稚園,

Advertisiment
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的技能是巨大的。 近年來教育界對加強學生文化知識教育的呼聲有所提高, 在這些輿論中, 玩的價值的重要性正在流逝, 但我們決不能低估孩子們在“玩”中得到的發展。

解讀:把傳統的讀寫融匯在繪畫和生活中, 快樂學習、拓展思維

傳統教育的讀寫指認文字學寫字, 現在的早期教育更注重全方位的為孩子引入讀寫的概念。

比如寫, 用筆是寫, 各種各樣的蠟筆粉筆水彩筆油畫筆;用棍子在沙地上是寫;用手指沾顏料也是寫, 孩子們還可以觀察不同方法帶出的不同效果;寫的內容, 只要孩子有意識的劃記號就是寫, 例如字母, 他們橫著寫反著寫倒著寫同樣是受到鼓勵的。

比如讀,不一定是一板一眼學認字,孩子能夠準確辨認出一個帶有文字的資訊就是讀,例如商標,哪天走在大街上你的三歲寶寶邊指邊說:“這是麥當勞,這是瑪莎百貨,這是水石書店!”那麼ta的閱讀能力就發展甚好。更重要的是在這些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是主動快樂的,不僅讀寫能力得到發展,思維局限也被打開。

原文

在學齡前,您孩子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是——獲得能夠在新環境中樹立信心的社會技能。獨立性是在與其他孩子和成人共同完成某項任務,學會分享和遵守“輪流”的準則中得到培養的;平衡能力和握筆能力是在發展肢體行動能力中得到加強的,並使孩子最終能正確優美的書寫;創造力是可以通過音樂、體育和舞蹈來得到鼓勵的,並能使孩子關注其他夥伴;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是從在戶外探索或在繪畫活動中研究不同質感和技巧的過程中獲得加深的。

兒童的遊戲活動可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一個孩子人生之初的那幾年經歷對於ta最終建立起健全快樂的人格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請不要忘了給您的孩子創造一個“有趣”的環境,讓他可以蓬勃發展。

解讀:在玩兒中培養自信和社會技能,自然又有趣

看似沒有章法的玩,其實老師們早有“預謀”,英國教育部門對於學前教育的目標與方法有著詳盡的指導(克裡斯汀拿來這本厚厚的指導書讓我翻看,最近一次修訂是2013年)。幼稚園根據這些要求制定每一學年的教學計畫,因為小朋友不是每天來,所以我們每週有一個主題,保證大家都覆蓋到。

舉個數字周的遊戲方案:老師設一個裝滿塑膠彩色小球的充氣池,讓大家找找有幾種顏色,再拿出相應數量的籃子讓小朋友把同色的球歸到一個籃子裡,然後數一數每個籃子裡有幾個球,比一比每種顏色的球數量多少,隨後老師把一個個籃子拋向空中下一陣“球雨”,小朋友們興奮的又跳又叫,最後號召大家四處把球撿重播到充氣池裡。

其中鍛煉到——

數學思維有:辨別顏色(這個不屬美術而屬於數學哦,我也漲姿勢了)、歸類、數數和數量比較。

孩子的獨立性和協調性:這個遊戲是小朋友們和成人一起完成的。

建立快樂的人格:老師天女散花那段孩子們特別高興!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團隊合作精神:最後孩子們幫忙收拾了。

再強調一點,我們不強迫所有小朋友一起玩,每個人學習知識的興奮點不同,數位周還有很多其他活動,我發現很多小朋友喜歡唱關於數數的兒歌,學得特別快。

原文結語

我們為能夠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充滿關懷和歡樂的環境感到驕傲,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玩中學”。我們為孩子們設計和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教育性活動來促進他們的發展,鼓勵孩子們變得更加自信和獨立,為將來的學校生涯做好完全的準備。——克裡斯汀和她的團隊。

聽完克裡斯汀的解讀,我立馬覺得自己對早教的認識又上了一個臺階:做父母的得先學學怎麼科學的玩!

記得看過日本有研究表明:大腦開發7歲前達到90%,12歲完成開發,往後知識還在不斷增長但思維模式就基本定格了。

試想三四歲小孩子費了老大勁兒學會的“文化知識”,到了十歲小孩那裡肯定是小兒科,但錯過了幼年思維開發的關鍵期,孩子可能會“後勁”不足。

像克裡斯汀這樣有著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玩家”,如此費心寫下此文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些提出質疑的家長應該可以理解其中的深意了。至少在我認識的媽媽幫裡,大家都讚不絕口,幼稚園也長期處於滿員狀態。

最要的是,孩子們在這裡度過了無數的愉快時光,變得更加獨立自信了。

比如讀,不一定是一板一眼學認字,孩子能夠準確辨認出一個帶有文字的資訊就是讀,例如商標,哪天走在大街上你的三歲寶寶邊指邊說:“這是麥當勞,這是瑪莎百貨,這是水石書店!”那麼ta的閱讀能力就發展甚好。更重要的是在這些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是主動快樂的,不僅讀寫能力得到發展,思維局限也被打開。

原文

在學齡前,您孩子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是——獲得能夠在新環境中樹立信心的社會技能。獨立性是在與其他孩子和成人共同完成某項任務,學會分享和遵守“輪流”的準則中得到培養的;平衡能力和握筆能力是在發展肢體行動能力中得到加強的,並使孩子最終能正確優美的書寫;創造力是可以通過音樂、體育和舞蹈來得到鼓勵的,並能使孩子關注其他夥伴;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是從在戶外探索或在繪畫活動中研究不同質感和技巧的過程中獲得加深的。

兒童的遊戲活動可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一個孩子人生之初的那幾年經歷對於ta最終建立起健全快樂的人格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請不要忘了給您的孩子創造一個“有趣”的環境,讓他可以蓬勃發展。

解讀:在玩兒中培養自信和社會技能,自然又有趣

看似沒有章法的玩,其實老師們早有“預謀”,英國教育部門對於學前教育的目標與方法有著詳盡的指導(克裡斯汀拿來這本厚厚的指導書讓我翻看,最近一次修訂是2013年)。幼稚園根據這些要求制定每一學年的教學計畫,因為小朋友不是每天來,所以我們每週有一個主題,保證大家都覆蓋到。

舉個數字周的遊戲方案:老師設一個裝滿塑膠彩色小球的充氣池,讓大家找找有幾種顏色,再拿出相應數量的籃子讓小朋友把同色的球歸到一個籃子裡,然後數一數每個籃子裡有幾個球,比一比每種顏色的球數量多少,隨後老師把一個個籃子拋向空中下一陣“球雨”,小朋友們興奮的又跳又叫,最後號召大家四處把球撿重播到充氣池裡。

其中鍛煉到——

數學思維有:辨別顏色(這個不屬美術而屬於數學哦,我也漲姿勢了)、歸類、數數和數量比較。

孩子的獨立性和協調性:這個遊戲是小朋友們和成人一起完成的。

建立快樂的人格:老師天女散花那段孩子們特別高興!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團隊合作精神:最後孩子們幫忙收拾了。

再強調一點,我們不強迫所有小朋友一起玩,每個人學習知識的興奮點不同,數位周還有很多其他活動,我發現很多小朋友喜歡唱關於數數的兒歌,學得特別快。

原文結語

我們為能夠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充滿關懷和歡樂的環境感到驕傲,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玩中學”。我們為孩子們設計和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教育性活動來促進他們的發展,鼓勵孩子們變得更加自信和獨立,為將來的學校生涯做好完全的準備。——克裡斯汀和她的團隊。

聽完克裡斯汀的解讀,我立馬覺得自己對早教的認識又上了一個臺階:做父母的得先學學怎麼科學的玩!

記得看過日本有研究表明:大腦開發7歲前達到90%,12歲完成開發,往後知識還在不斷增長但思維模式就基本定格了。

試想三四歲小孩子費了老大勁兒學會的“文化知識”,到了十歲小孩那裡肯定是小兒科,但錯過了幼年思維開發的關鍵期,孩子可能會“後勁”不足。

像克裡斯汀這樣有著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玩家”,如此費心寫下此文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些提出質疑的家長應該可以理解其中的深意了。至少在我認識的媽媽幫裡,大家都讚不絕口,幼稚園也長期處於滿員狀態。

最要的是,孩子們在這裡度過了無數的愉快時光,變得更加獨立自信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