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學會的會議上, 英國聖瑪麗醫院的研究人員報告說, 他們在2009年至2010年追蹤了112名孕婦, 這些孕婦的孕周為6至10周。 在被追蹤開始5周的時間裡, 這些孕婦需要進行B超檢查, 每週記錄出血和疼痛情況, 每週檢查孕酮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準。
研究人員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分析, 結果發現6種因素對流產造成的風險最大:低生育史、孕酮水準、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準、胎兒長度、出血程度和孕周。 他們進一步發現, 只要將其中的出血程度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準結合在一起分析,
Advertisiment
研究人員表示, 通過這種方法預測後, 大部分孕婦可以免去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檢查並服用藥物, 而醫生也可以針對有流產風險的孕婦展開保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