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人家庭教育的十大誤區

●“只要身邊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華人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照看, 沒有危險就好。 其實從出生開始, 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肌膚接觸、擁抱、關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說話……有些華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下長大的, 他們會思維遲緩, 缺乏愛的安全感。

●把孩子當作比較的物件
華人父母愛面子, 又想鼓勵孩子上進, 於是常常說, 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 成績多好。 把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 只能給自己帶來不滿和痛苦, 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這種比較心理也可能導致家長之間的難以相處。

Advertisiment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觀念, 認為子女是屬於父母的, 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於是, 不被尊重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 因此, 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 移動或使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 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等等。

●給孩子指定發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沒能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設定的路上走。 即使孩子並不適合, 也不喜歡。 譬如學鋼琴, 譬如出國。 在這些壓力下, 家庭變得不快樂, 親子的和諧關係被犧牲。

●把學習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標
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 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 才是影響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Advertisiment

●認為早起很好, 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但現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 睡眠不足會影響發育, 腦力會減退。

●認為孩子應該把全部時間拿來學習
有調查顯示, 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 通過處理家事, 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增強, 長大後比較能面對挫折。 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 不讓孩子做家事, 也就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分擔責任和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

●缺乏幽默感和輕鬆的一面
因為各種壓力, 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 父母因為生活壓力, 失去了幽默感, 失去了輕鬆。 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 一個小矛盾就會引爆衝突。

●認為父母的愛是對子女任何要求的藉口
愛不是為所欲為的藉口。

Advertisiment
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樣做, 也是因為愛你, 為你好啊。 父母不該把愛當作對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擋箭牌。

●認為養孩子是艱苦的義務, 不是享受
華人父母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 並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 比較正確的態度是, 養孩子是一種命運賜予的享受。 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 享受看著他們成長的樂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