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川:上幼稚園,是人生第二次重大分離

有位媽媽講了一件糗事:孩子剛上幼稚園時, 特別抗拒, 經常只能被強行抱著去, 有一次在路上孩子哭叫掙扎得厲害, 一個路人看見了就拍了照, 還準備報警, 他懷疑是兒童拐賣!

孩子第一次上幼稚園, 的確是一件難事, 難度差不多可以跟“出生”相比。 專家說“出生”是人生第一次艱難的分離, 寶寶離開居住了9個多月的溫暖子宮, 進入沒有羊水保護的陌生世界, 所以會大哭不已;

第二次艱難分離, 便是入園入託了。 孩子離開生活了兩三年, 有親人關懷呵護的家, 去到一個有很多陌生人的新環境——大概率也是要哭的。

Advertisiment

這種分離焦慮是無法避免的, 但是孩子早晚能夠適應, 就好比人類總要適應自己的進化一樣。 我們還是該以樂觀的心態, 想辦法縮短這個適應期吧。

提前熟悉幼稚園的環境。

兒子兩歲多時, 姥姥經常帶著他去參觀社區裡的幼稚園。 放學之前大門是關閉的, 兒子就把腦袋貼在柵欄外, 靜靜地看裡面的小朋友們玩耍, 尤其是由老師領頭, 一群孩子當尾巴的遊戲。 這些遊戲在家真是玩兒不了, 所以孩子對幼稚園無比嚮往。

因此, 準備入園的小朋友, 由家長帶領著熟悉一下幼稚園的環境, 是有幫助的。 一所正規的幼稚園, 無論是建築設計, 還是外牆裝飾, 戶外的遊玩設施, 都是色彩鮮亮, 充滿童趣的, 孩子很容易產生好感,

Advertisiment
以及嚮往之心。

提前熟悉幼稚園的老師

很多幼稚園在開學之前, 會安排老師家訪。 我兒子的幼稚園班主任在家訪時, 還帶來幾種動物圖案的剪紙, 讓孩子挑選最喜愛的一個。 然後被選中的圖案, 會貼在孩子幼稚園用品上(比如茶杯, 小床), 幫孩子建立親切感。

有專家建議, 讓老師跟孩子一起照一張合影, 貼在冰箱上, 也能消除孩子對於老師的陌生感。

另外, 家長當著孩子的面, 跟老師愉快相處, 就像老朋友一樣, 也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幼稚園沒有提前家訪的制度, 家長可以自己創造機會, 比如帶著孩子, 在幼稚園放學時間, 跟下班的老師一起走一段, 聊一段, 都能幫孩子對老師建立印象。

讓孩子提前結識新同學

Advertisiment

在孩子入園前, 就可以帶他跟鄰居的同齡夥伴玩耍, 建立起一些友誼。 如果這些“好朋友”是同一所幼稚園的同學, 那就再好不過了。 如果小夥伴住得近, 又入同一所幼稚園, 相約著一起上學, 一起放學, 更是消除入園恐懼症的辦法之一。

給孩子一個過渡期, 最初只入園半天

許多幼稚園有這種制度:新入園的孩子, 在頭一個月或半個月內, 只入園半天, 即8點入園, 12點放學, 期間孩子做一兩次遊戲, 玩一會兒玩具, 再吃點點心, 時間就打發過去了, 不太久的分離便不會產生太嚴重的焦慮。 等到孩子逐漸熟悉了環境, 交上了好朋友, 再全天入園。 如果幼稚園沒有半天制度, 可以單獨跟老師商量是否需要提前接走。

建立一個正式的“分離”儀式

Advertisiment

我跟兒子的分離儀式是這樣的。 到了幼稚園門口, 深深擁抱一下, 然後親吻兒子的左右小臉蛋, 最後跟兒子拉鉤“下午5點準時來接你”。

當然, 我肯定要遵守約定, 在接孩子放學時, 准點到達, 絕不遲到。 這樣孩子才會對儀式才生信任。

鄰居家有個小女孩, 每天都抱著心愛的泰迪熊去幼稚園。 她媽媽認為這樣可以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我經常看見這位媽媽在幼稚園門口, 跟女兒和她懷裡的泰迪熊一起道別:“要好好照顧泰迪熊哦, 下午媽媽來接你倆放學”。 幾個月以後, 女孩適應了幼稚園, 就不再帶泰迪熊了。

多跟幼稚園照料人溝通, 讓他門瞭解自己孩子的個性

告訴自己孩子的個性偏好, 比如有些孩子一看到五顏六色的畫筆,

Advertisiment
就會安靜下來;有些孩子在堆積木的時候會比較專注;有些孩子喜歡被抱著, 擁抱會讓他有安全感, 在最初入園的幾天, 就讓老師多抱一會兒吧。

戰勝分離焦慮,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能迅速被一樣新奇的, 他所喜歡的事物吸引, 他在離開家長以後, 就不會哭太久。

家長的心態

儘管你做了很多努力, 孩子可能在最初入園那幾天, 還是會哭, 會害怕。 作為家長, 千萬不要把同樣的焦慮掛在臉上。 你可以蹲下來, 平靜地說:“我知道你不想讓媽媽離開, 但是媽媽要去自己工作的地方, 幼稚園是小孩該去的地方。 我們都不能遲到, 現在開始分離儀式吧”。 然後你擁抱親吻之後, 把孩子交給老師, 微笑著跟孩子說再見, 堅定地離開。

千萬不要跑回去抱哭叫的孩子,你要隱藏起內心的失落感,讓孩子覺得一切情況都正常,“分離”本來是孩子必須面對的,非常自然的一種行為。

文:華川,著有《左寶右貝:二胎媽媽育兒經》,回復“書”字瞭解詳情。

堅定地離開。

千萬不要跑回去抱哭叫的孩子,你要隱藏起內心的失落感,讓孩子覺得一切情況都正常,“分離”本來是孩子必須面對的,非常自然的一種行為。

文:華川,著有《左寶右貝:二胎媽媽育兒經》,回復“書”字瞭解詳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