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意見分成兩派——
贊成派孩子嘛, 和大人也是一樣的, 大人工作, 上班掙錢, 如果不掙錢, 那誰還會願意去上班?
所以, 獎勵孩子是必須的, 掃地給1塊, 洗碗給5毛, 買個玩具, 或者買個冰激淋, 很公道;
反對派做好事是應該的, 做作業是應該的, 作為家庭成員之一, 做家務當然也是應該的。
所以, 我們根本不該去獎勵孩子的好行為, 否則, 如果等我們老了, 要孩子給端一杯茶, 倒一杯水,
Advertisiment
我要是窮呢, 我要是沒錢給他們呢?難道他們就不來看我了嗎?所以, 歪風不能長, 堅決不能給獎勵。
問題其實在於該“如何獎勵”
到底哪一派的說法是正確的呢?我一度很迷惑, 直到後來看了一本書,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和行為管理專家LynnClark的《SOS解救父母》, 才覺得茅塞頓開。
Clark的觀點非常明確——父母應該獎勵孩子的好行為, 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 獎勵的方式, 可以有很多種。
我們的問題, 不在於“應不應該”獎勵孩子, 而在於“如何選擇”獎勵孩子的方式。
在成人的世界裡, 我們努力工作, 加班加點, 絕大多數是為了一個“錢”字;即便是期盼“升職”, 也多半是為了後半句的“加薪”。
所以, 通常情況下, 我們大多數父母,
Advertisiment
然而, Clark告訴我們:給孩子的獎勵可以分成好幾種呢!
更好笑的是, 咱們大人在意的“獎勵”, 還往往並不是孩子最在意的獎勵!
Clark把孩子喜歡的獎勵分成了三個大類:
物質獎勵冰激淋、球、錢、書本、跳繩、氣球、悠悠球、手電筒、特別的甜點、CD。
行為獎勵包括特權獎勵。 和媽媽一起玩牌, 去公園, 和爸爸一起看書, 幫助烘焙餅乾, 看晚間電影節目, 約小朋友在家過夜, 和爸爸一起玩球, 一起做遊戲, 一起出去吃披薩;
精神獎勵微笑、擁抱、拍拍、關注、肢體接觸、鼓掌、目光鼓勵、表揚、“幹得好”;
對許多大人來說, 第一類獎勵是他們最渴望得到的;
Advertisiment
而對孩子呢?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精神獎勵>行為獎勵>物質獎勵!
家有兒女, 獎勵也需講策略
我想給大家講講自己的經歷。
我家老大是個男孩, 老二是個女孩。
老大除了做事有點拖拉, 性格很乖, 很隨和, 大人一說就聽。
妹妹就完全不一樣, 暴脾氣, 我們給老二取了個綽號叫“格格”, 不是因為她長得漂亮(當然作為親媽我認為她長得也是挺漂亮的), 但叫她格格主要是因為她, 脾氣特大。
所以你們看到了嗎?同樣的家庭教育, 一樣會教出完全不同的孩子來!
這個暴脾氣小格格, 看上去渾身都是問題。
早上起床, 不肯好好穿衣服, 挑剔衣服選得難看不舒服;
刷牙洗臉, 嫌棄哥哥沒沖馬桶, 嫌棄洗臉池邊的水漬沒擦乾淨……總要哇哇亂叫半天;
Advertisiment
放學回家嫌棄飯菜不好吃, 總是要拖拖拉拉, 哼哼唧唧地作天作地一番……
總之就是各種吵鬧和壞行為, 你批評她, 不得了, 驚天動地哭。
有一次, 她睡覺的時候做夢, 張嘴問了一個問題, 把她爸給嚇得, 她爸說:“我好糾結啊, 到底要不要回答這個問題呢?萬一答錯了, 她一定會哭醒;萬一答對了, 但不是她心裡的答案, 她也會哭醒;可萬一不回答, 她感覺受了冷落, 會不會還是要哭醒呢……”
一個30多歲的大男人, 眼看著冷汗都掉下來了, 可見受煎熬之深。
為了女兒的壞脾氣, 我沒少想辦法——
玻璃球罐即比如說設置“玻璃球罐”(marble jar)。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這個連結(美國的激勵系統有這麼牛?七個方法讓皮大王秒變乖孩子)來看我往期的文章。
Advertisiment
效果:明顯。
至少大人讓她做什麼事情, 她會去做了, 禁止她做什麼, 她也會乖乖停下來。
時間表
第二個方法是“時間表”, 什麼時候起床, 用幾分鐘來吃飯……都用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 給她養成良好的習慣。
對“時間管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這個連結(有了這些時間管理神器, 再也不用跟著孩子屁股後面吼)。
效果:明顯。
別的都很好, 就是吃飯一定會拖拉。
以上兩種方式都很有效, 問題是, 它們安撫不了她的情緒, 她做很多事情仍然是不情願的, 有時候一邊做, 還會一邊嘟囔:
Mom!I hate you!當然, 兒童心理學家也說了, 這種小情緒, 你大人也不用當真。 孩子雖然是在抱怨你, 但他內心還是愛你的。
看了Clark博士的書之後, 我開始反思自己:
獎勵方法是不是出了偏差?
我給妹妹的獎勵,到底是不是她所迫切需要的那種獎勵呢?
你們看,我家的老大是個男孩,作為男孩,他簡直就是“神經大條”的代名詞。比如,一條褲子,他可以反穿一整天,也沒有任何感覺。
你獎他一套樂高,他樂呵呵拿著就跑,自己在角落裡一玩就是幾小時。根本懶得搭理你大人。
而老二,她是情感細膩的女孩。你獎她玩具,她開心,但是她也會不停地跑過來,拉你和她一起玩。
這是精神層面上的需求,就好比一個成年的女性,老公送她名牌包包大鑽戒,她當然高興,但如果老公送完包包不理她,又跑去加班了出差了,她的心裡仍然會覺得空落落地……
有時候,再多的物質也比不上一個溫暖的擁抱。
對於孩子來說,道理也是一樣的。
從表面看,妹妹是一個亂發脾氣,不講道理的“壞孩子”,可如果你靜下心來想一想,她的地位實在很特殊——
她是一個女孩,有著女孩特有的敏銳感官;
她出生在多子女家庭,位列老二,一生下來就有兄弟和她分享父母的關注;
她的成長階段,恰好位於爸爸的事業上升期,以及她媽我最忙碌的時期,所以每次她來要求我們陪伴的時候,我們經常都在各忙各的,會不停要求她等一等,再等一等……
所以,大吵大鬧的小格格的內心深處,其實住著一個孤獨的,哭著喊著“求抱抱”的小小靈魂。
如果你看懂了這一層,自然就會明白,暴脾氣妹妹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獎勵。
於是,我改變了獎勵孩子的策略:
陪伴和傾聽每天早晨,我先提前10分鐘起床,然後來到妹妹的房間,抱著她,和她聊天,有時候,我會求她講一個故事給我聽,或者,唱一段在學校新學的兒歌——這種獎勵,叫做“陪伴”和“傾聽”;
關注和讚揚吃早飯的時候,我會坐在妹妹身邊,摸摸她的頭髮,看著她吃飯,如果她吃得又快又好,我就誇張地大聲誇獎她——這種獎勵,叫做“關注”和“讚揚”;
愛的抱抱吃完早飯送她出門上學,我會用力地擁抱她,讓她猜猜“媽媽愛你有多少”,然後,我會把兩隻手臂儘量伸長,告訴她“有那麼那麼那麼多!比所有的媽媽加起來還多!”——這種獎勵,叫做“愛的抱抱”。
當然,如果她一整個早上都表現優秀,我還會加上一點小小的物質獎勵,在她的 marble jar 裡,放上兩個大大的玻璃球。
然後,奇跡就發生了,短短兩天之後,女兒起床就再也沒讓我催促過,刷牙也沒抱怨過,吃飯也沒磨蹭過。
更讓我眼睛發酸的是,一天,她在出門上學的時候,突然回頭看著我說:
Mom,you know how much I love you.
父母,對孩子來說,真是一種特殊的存在。我們全都忘記了,其實我們本身,就是孩子最看重的禮物。
以下是心理學家建議的,獎勵孩子的幾個要點:
? 必須獎勵好的行為。
? 要經常獎勵孩子。
孩子們學會說話、穿衣,分享玩具,做家務,是因為他們能夠從父母和其他人那裡得到獎勵。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經常性地充分獎勵孩子的好行為。
一個成年人完成工作,作為回報,他能從別人那裡得到認可和報酬。認可和報酬就是對完成工作的獎勵。
報酬能夠改變我們的行為,它們也因此被稱為“強化刺激”(reinforcers)。
當孩子因為某一個特殊的行為得到了獎勵的時候,他們的行為就得到了強化。這也意味著,這個行為在不久的將來更可能重複發生。
我們堅持上班,是因為我們能一直得到工資。所以,如果孩子的一些行為能讓你感到高興,那麼你一定要記得用經常性的獎勵去強化它。
一些父母非常吝嗇,不願意給孩子表揚和關注,他們說他們太忙,而且孩子即便沒有獎勵也應該堅持有好的表現。
吝嗇獎勵的父母,根本無法理解微笑、擁抱、讚揚對孩子的意義。
如果你4歲的孩子幫助你整理房間,做一些家務,你應該告訴他,你有多麼感激。如果你不說,未來他幾乎不會再幫你做這些事情。
? 獎勵的動作要迅速。
為了讓獎勵更有效,你應該在孩子做出好的行為之後“立刻”、“馬上”去獎勵他。
如果你的女兒把家裡的垃圾拿出去(哪怕這是她每天的任務),你也應該立刻表揚她,而不是在一個小時之後才想起來誇獎她。
我們所有的人都希望在自己做好事之後立刻得到表揚。
? 讚揚特定的行為。
你應該讚揚的是孩子的特定行為,而不是泛泛地表揚孩子本人。
所謂“描述性的表揚”,是指表揚行為,而非孩子。
如果你的女兒幫你整理了房間,你應該說:“你的房間看上去太棒了,你整理房間的水準真高。”
這比誇獎她“好孩子”要有效得多。
? 物質獎勵放最後。
孩子們經常會在做好事之前向你索要物質獎勵。如果你偶爾使用物質獎勵,那麼請記住,你應該只在他們“做完好事之後”去獎勵他們。
當你給孩子提供了物質獎勵,或者行為獎勵,不要忘記也要同時給他們一個精神獎勵。
我給妹妹的獎勵,到底是不是她所迫切需要的那種獎勵呢?
你們看,我家的老大是個男孩,作為男孩,他簡直就是“神經大條”的代名詞。比如,一條褲子,他可以反穿一整天,也沒有任何感覺。
你獎他一套樂高,他樂呵呵拿著就跑,自己在角落裡一玩就是幾小時。根本懶得搭理你大人。
而老二,她是情感細膩的女孩。你獎她玩具,她開心,但是她也會不停地跑過來,拉你和她一起玩。
這是精神層面上的需求,就好比一個成年的女性,老公送她名牌包包大鑽戒,她當然高興,但如果老公送完包包不理她,又跑去加班了出差了,她的心裡仍然會覺得空落落地……
有時候,再多的物質也比不上一個溫暖的擁抱。
對於孩子來說,道理也是一樣的。
從表面看,妹妹是一個亂發脾氣,不講道理的“壞孩子”,可如果你靜下心來想一想,她的地位實在很特殊——
她是一個女孩,有著女孩特有的敏銳感官;
她出生在多子女家庭,位列老二,一生下來就有兄弟和她分享父母的關注;
她的成長階段,恰好位於爸爸的事業上升期,以及她媽我最忙碌的時期,所以每次她來要求我們陪伴的時候,我們經常都在各忙各的,會不停要求她等一等,再等一等……
所以,大吵大鬧的小格格的內心深處,其實住著一個孤獨的,哭著喊著“求抱抱”的小小靈魂。
如果你看懂了這一層,自然就會明白,暴脾氣妹妹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獎勵。
於是,我改變了獎勵孩子的策略:
陪伴和傾聽每天早晨,我先提前10分鐘起床,然後來到妹妹的房間,抱著她,和她聊天,有時候,我會求她講一個故事給我聽,或者,唱一段在學校新學的兒歌——這種獎勵,叫做“陪伴”和“傾聽”;
關注和讚揚吃早飯的時候,我會坐在妹妹身邊,摸摸她的頭髮,看著她吃飯,如果她吃得又快又好,我就誇張地大聲誇獎她——這種獎勵,叫做“關注”和“讚揚”;
愛的抱抱吃完早飯送她出門上學,我會用力地擁抱她,讓她猜猜“媽媽愛你有多少”,然後,我會把兩隻手臂儘量伸長,告訴她“有那麼那麼那麼多!比所有的媽媽加起來還多!”——這種獎勵,叫做“愛的抱抱”。
當然,如果她一整個早上都表現優秀,我還會加上一點小小的物質獎勵,在她的 marble jar 裡,放上兩個大大的玻璃球。
然後,奇跡就發生了,短短兩天之後,女兒起床就再也沒讓我催促過,刷牙也沒抱怨過,吃飯也沒磨蹭過。
更讓我眼睛發酸的是,一天,她在出門上學的時候,突然回頭看著我說:
Mom,you know how much I love you.
父母,對孩子來說,真是一種特殊的存在。我們全都忘記了,其實我們本身,就是孩子最看重的禮物。
以下是心理學家建議的,獎勵孩子的幾個要點:
? 必須獎勵好的行為。
? 要經常獎勵孩子。
孩子們學會說話、穿衣,分享玩具,做家務,是因為他們能夠從父母和其他人那裡得到獎勵。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經常性地充分獎勵孩子的好行為。
一個成年人完成工作,作為回報,他能從別人那裡得到認可和報酬。認可和報酬就是對完成工作的獎勵。
報酬能夠改變我們的行為,它們也因此被稱為“強化刺激”(reinforcers)。
當孩子因為某一個特殊的行為得到了獎勵的時候,他們的行為就得到了強化。這也意味著,這個行為在不久的將來更可能重複發生。
我們堅持上班,是因為我們能一直得到工資。所以,如果孩子的一些行為能讓你感到高興,那麼你一定要記得用經常性的獎勵去強化它。
一些父母非常吝嗇,不願意給孩子表揚和關注,他們說他們太忙,而且孩子即便沒有獎勵也應該堅持有好的表現。
吝嗇獎勵的父母,根本無法理解微笑、擁抱、讚揚對孩子的意義。
如果你4歲的孩子幫助你整理房間,做一些家務,你應該告訴他,你有多麼感激。如果你不說,未來他幾乎不會再幫你做這些事情。
? 獎勵的動作要迅速。
為了讓獎勵更有效,你應該在孩子做出好的行為之後“立刻”、“馬上”去獎勵他。
如果你的女兒把家裡的垃圾拿出去(哪怕這是她每天的任務),你也應該立刻表揚她,而不是在一個小時之後才想起來誇獎她。
我們所有的人都希望在自己做好事之後立刻得到表揚。
? 讚揚特定的行為。
你應該讚揚的是孩子的特定行為,而不是泛泛地表揚孩子本人。
所謂“描述性的表揚”,是指表揚行為,而非孩子。
如果你的女兒幫你整理了房間,你應該說:“你的房間看上去太棒了,你整理房間的水準真高。”
這比誇獎她“好孩子”要有效得多。
? 物質獎勵放最後。
孩子們經常會在做好事之前向你索要物質獎勵。如果你偶爾使用物質獎勵,那麼請記住,你應該只在他們“做完好事之後”去獎勵他們。
當你給孩子提供了物質獎勵,或者行為獎勵,不要忘記也要同時給他們一個精神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