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著力培養孩子對於事物的興趣

孩子不斷地使用學會了的話, 智力發展引起了好奇心, 對什麼東西都想看一看、問一問、動一動的心態就是意欲。 培養萌芽中的意欲, 是開發潛能的首要條件。 沒有幹勁, 對什麼東西都沒有興趣的孩子, 自己不思考、不行動的孩子, 先天的素質再好也沒有用。

所謂萌生的意欲, 實際上就是對事物的興趣。

一般說來, 任何人對任何事物產生興趣時, 都想探個究竟, 即使有阻礙, 也要付諸行動, 自己思索, 自己解決, 把求知的欲望推向高☆禁☆潮。

幼兒通過自發自主的行動, 在行動中不斷地遭受挫折, 最後才能接受教訓,

Advertisiment
得出試行錯誤時的解決辦法。

在自主行動中, 不斷地碰壁或失敗, 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這一新的發現會使兒童感到新鮮, 感到驚奇, 從而使他們的欲望得到滿足, 從內心感到無比的欣快, 這樣對感興趣的事物就會進一步有更大的更執著的追求。

通過自我思索, 親身體驗, 行動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從而對周同事物更加關心, 對任何事物都想親自看一看, 摸一摸, 這種經驗的積累, 會使孩子的意欲更加旺盛起來。

任何事情只要親自動手, 通過努力就能達到目的, 這樣意欲會更加高漲起來, 自己也會從內心裡感到喜悅。 這與通過別人幫助, 或者被強制去幹, 有天壤之別。 通過努力總是達不到目的, 則會感到悲觀失望。 喜悅的心情,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鼓足幹勁的意志, 而悲觀的心情調劑好也會使壞事變成好事, 養成不屈不撓的精神。

如果任何事情都不是自主行動, 不是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人云亦云, 被動行事, 即使達到了目的, 內心裡也不會有喜悅的感受, 失敗了也不會感到悲憤和可惜, 只能給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 產生挫折感。

主管人悲歡離合情感的是大腦的新皮層的前頭葉, 前頭葉的前半部分有創造和意願的席位。

人的大腦與動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而根本的差異就在於前頭葉。 人的前頭葉更寬闊, 而猴子等高等動物的前頭葉相當小, 幾乎沒有意志的席位。

所以, 從大腦構造來看, 人類所以為萬物之靈長, 是由於擁有創造性的意志, 能夠本著目標自主行動。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 努力向上的精神十分旺盛。 而猴子等高等動物的大腦裡, 幾乎沒有創造意志的場所……

能夠獨立思考, 由創造性的意志來支配行動, 能努力完成目標, 成功了歡欣鼓舞, 失敗了垂頭喪氣, 這是人的本性, 也可以說是人的本質。

簡單說來, 能夠熱情地面向新的課題, 不斷地探索, 這是人類的特徵。 沒有意志的人, 可以說是已經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悲歡離合的經驗, 是培養豐富情操的基礎。

孩子有創造的精神, 旺盛的意志, 可是試行錯誤時, 媽媽就代替孩子, 讓孩子在一邊觀望, 孩子就會變成一個五穀不分、四肢不勤, 對任何事物都不產生興趣的人。

發展遊戲也好, 一般遊戲也好, 只要沒有危險, 就要叫孩子自己去思索,

Advertisiment
自己去實踐, 有問題自己去解決。 媽媽在一旁注視他的行動就可以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