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藝術寶寶培育全集之律動舞蹈上篇

活化肢體語言——律動與舞蹈
母體中的律動寶寶
還在母親肚中的胎兒, 已經在作所謂的“律動”, 如心臟等器官逐漸發育成熟, 所產生的規則性跳動(心臟收縮、脈博跳動等), 以及在母體中的胎動(第三個月左右, 身體的扭轉、腳踢動作等)。
剛出生的新生兒, 本能的哭泣配合著手腳的伸張收縮是一種“律動”;進入學步期後, 手的擺動+腳的走動, 所產生的身體協調動作以維持平衡, 也是一種“律動”。 較大的寶寶, 在身體各方面的活動力較為自如之後, 便會隨著音樂擺動身體, 並隨著音樂性質的不同, 而有不同強度的身體律動反應。

Advertisiment

律動是舞蹈的前奏
律動只是單純的擺動身體, 是學習舞蹈之前的必經過程;舞蹈則是一種具體的身體表現。 要學習舞蹈, 必先身體律動的體驗與學習, 而且關係到孩子的肌肉發展與平衡感 , 至少要五歲以後才宜學習舞蹈, 國外通常七歲左右才開始。
提起“律動”與“舞蹈”的不同, 專家表示, “律動”源自於詩歌, 雖蘊含有節奏性、韻律性, 但屬於無特殊目的的身體自然擺動(如走路), 而“律動”只是“舞蹈”的要素之一, 包含動作、空間、時間、力量四個元素才能構成“舞蹈”, 舞蹈是一種有組織架構、有主題, 並有強弱快慢的肢體擺動。
對幼兒來說, 舞動身體是一種天生的自然反應, 意謂著孩子對節奏、旋律的心神意會與融會貫通,
Advertisiment
比透過語言傳達後所產生的動作更細膩貼切。
體驗律動
1、多觀察大自然
專家建議, 一到三歲左右, 可以嘗試引導幼兒觀察體驗大自然的“律動”。 父母可借由宇宙運行(日出日落)、大自然的四季更迭、風吹雨打等屬於萬物的律動, 讓幼兒借此激發想像力, 鼓勵他用自己的身體表現出來, 或是畫下來、唱出來、編成詩歌等。
不用擔心給寶寶太多經驗, 他會吸收不了, 寶寶在不斷給予經驗累積與多元刺激的過程中, 會將這些經驗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 日後在學習音樂或舞蹈時都能派上用聲, 有立竿風影的學習效果。
2、借助音樂與繪畫
每個人心中都有節奏與韻律, 不論是來自於心中的旋律、現成的音樂、大自然的視覺律動或是欣賞畫作中的韻律美感,
Advertisiment
都能幫助寶寶親身體驗所謂的“律動”, 比起語言的說明, 更能讓寶寶體會。
律動及舞蹈與音樂的親密關係
卡爾.奧福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與音樂教育家, “音樂與律動、語言合一而不分”是他對於基礎音樂美感的基本理念。
奧福解釋道:音樂、律動舞蹈、語言相結合的音樂課程, 是必須自己動手參與玩奏音樂, 而不是只當個“聽者。 ”他深信參與這樣的“音樂學習者”, 不但能用自己的身體做音樂, 而且也可以用身體表達音樂, 使我們的身體更具有有音樂性。 由他的理念可知律動和舞蹈音樂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一般的情況下, 律動必須配合音樂, 以提升孩子對穩定節奏的認知, 當孩子逐漸長大, 他們會愈來愈喜歡借由音樂舞動身體的動作,
Advertisiment
或是在心中哼著他們喜歡的調子, 作音樂性的活動, 對孩子的大小肌肉、協調動作都有極大的益處。
奧福音樂課程內容
1、結合遊戲、律動、語言的節奏教學。
2、音樂與舞蹈律動一本之音樂歌唱律動教學。 借由唱、跳民歌與民族舞本體會歌舞一體, 並體認音樂的基本知識。
3、奧福之樂器合奏教學。
4、聲音、圖畫、肢體律動一體的表達藝術教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