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處罰孩子有技巧 這樣做最完美!

“他總是不聽話, 我行我素。 ”“她總是和我頂嘴, 我說一句她有十句等著我。 ”“訓斥他根本沒用, 他就是跟你對著幹!”面對不聽話的孩子, 父母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如何懲罰孩子最有用?首先, 我們不妨看一下為什麼孩子會“惹惱”我們的爸媽。


教育寶寶 這樣處罰

孩子通過不服從來探索周圍

孩子想突破加在他們身上的限制是很自然的事情, 孩子通過不服從命令來瞭解和探索周圍的人, 認識他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通過惹惱父母來驗證他們對自己的態度和關愛程度, 瞭解他們的底線。 越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

Advertisiment
越是如此。

為什麼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不聽話呢?一方面是個性的差異, 另一方面也源于父母樹立權威的基礎不夠穩固。 這些基礎很早就應建立起來:孩子6至20個月期間開始通過觸摸、說話、爬動、走路探索世界, 這是孩子人格發展和自信建立最為關鍵的時期。

這個時期父母必須陪伴在身邊:有危險的行為時父母投去不滿的眼神, 碰了不該碰的東西時打手心, 孩子不聽話時用嚴厲的語氣這些示意動作, 能讓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有規矩, 父母親通過態度和命令來對他進行約束。

孩子也會自行處罰

佛洛德說過, 當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的時候, 他們在心理上“需要處罰”。 如果這種處罰不是來自于父母, 孩子很有可能會用別的方式來為自己的愧疚承擔責任,

Advertisiment
取得心理平衡, 比如:厭食, 自殘肢體, 禁止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或者其他危險的舉動....處罰, 顯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父母。

不過, 過於頻繁地使用處罰, 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感情對立, 陷入處罰—違抗—再處罰的惡性循環。 處罰應被列為最後的手段。 如果處罰是使孩子聽話的手段, 那麼明顯缺乏權威的你, 趕快求助專家吧。


處罰須知

處罰須知

要對孩子明確規定

在告知孩子規定的時候, 表述必須清晰, 使孩子明白規定的強制性。 比如, 與其說“我希望你在6點之前回家”, 不如說“我要求你6點之前必須回家!”語氣、眼神和肢體語言都應保持一致;如果你用同樣的語氣說“我禁止你外出”和“我建議你和我們呆在一起”,

Advertisiment
或笑著跟孩子說“你做的事情很危險”, 都會使命令喪失可信度, 使你以後難於下達命令。

由於分辨不清父母的話是願望還是命令, 孩子往往在受到懲罰時感到委屈, 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告訴寶寶你要罰什麼

“我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好。 如果你不做, 那麼你還要去收拾客廳。 ”這就是勸導孩子服從而不是盲目服從。 如果孩子不按要求做, 家長不應該和他討價還價, 處罰內容必須徹底執行, 也就是要言出必行。 如果家長多次拿處罰來威脅卻不付諸行動, 那麼孩子就會把要求當作耳旁風。

打孩子是一種糟糕的處罰方式

有時孩子的淘氣和任性會激怒父母, 失去忍耐的父母常會一氣之下對孩子大打出手。

Advertisiment
家長避免自己過激反應的最好方式, 就是給孩子關禁閉。 在孩子的房間裡, 他會有時間反思自己的行為, 家長也有時間去考慮是否有必要責罰孩子, 以及採取什麼方式。 夫妻倆最好討論一下, 這能增加信心, 並避免過激行為。


彌補性處罰

最好使用彌補性處罰

這很有教育作用, 可以讓孩子在採取補救措施、改正錯誤時, 知道該如何承擔責任。 比如孩子把牛奶灑在了地板上, 可以要求他自己拿抹布擦乾淨, 父母不要代勞, 讓他自己去按照正確的方法把事情做好—弄破了東西要自己去修復, 房間亂了要自己收拾....這是讓他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機會。

選擇處罰的方式時要就事論事

Advertisiment

處罰的程度和所犯的錯誤程度要一致。 換句話說, 就是不要用同一種方式處罰不同的錯誤, 對遲到、撒謊或者說髒話的處罰方式, 應該是不同的。 要符合一貫的處罰標準, 不可與平時灌輸給孩子的價值觀念相違背。

剝奪式處罰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效

移開孩子喜愛的事物, 禁止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比如看電視、打電子遊戲、外出等, 會讓他意識到自己錯誤的代價。 但是要注意, 不是所有的活動都可以禁止, 比如與孩子人格和健康發展有關的活動, 像體育活動、食物等, 就不宜禁止。

體力勞動的懲罰能減輕孩子的負罪感

整理房間、打掃衛生、刷碗等體力勞動, 可以減輕孩子的愧疚感, 是一種很好的“還債”方式。 不過,它對五歲以上的孩子才有效。更小一些的孩子則最怕不被父母關注,怕失去家長的陪伴和保護。所以,對五歲以下的孩子可以採取冷落隔離的方式,幾分鐘不理他,孩子就會覺得受到了很重的懲罰。

小編總結:處罰的程度和所犯的錯誤程度要一致。換句話說,就是不要用同一種方式處罰不同的錯誤,對遲到、撒謊或者說髒話的處罰方式,應該是不同的。要符合一貫的處罰標準,不可與平時灌輸給孩子的價值觀念相違背。

不過,它對五歲以上的孩子才有效。更小一些的孩子則最怕不被父母關注,怕失去家長的陪伴和保護。所以,對五歲以下的孩子可以採取冷落隔離的方式,幾分鐘不理他,孩子就會覺得受到了很重的懲罰。

小編總結:處罰的程度和所犯的錯誤程度要一致。換句話說,就是不要用同一種方式處罰不同的錯誤,對遲到、撒謊或者說髒話的處罰方式,應該是不同的。要符合一貫的處罰標準,不可與平時灌輸給孩子的價值觀念相違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