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血鈣和骨鈣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人們常常會問, 既然鈣有這麼多好處, 我多吃鈣就會使血鈣升高嗎?還有人已經在醫院裡診斷為嚴重的骨質疏鬆症了, 可抽血檢查時血鈣仍然維持在正常範圍。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血鈣水準“以不變應萬變”, 始終保持穩定而不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呢?這是由於人體內有一套高度精確、靈敏的鈣平衡自我穩定系統。 鈣在人體內的分佈99%存在於骨骼中, 只有l%分佈在人體細胞外液中。 因此骨鈣不但支撐著龐大的身軀, 使骨骼堅硬粗壯, 而且還是一個巨大的鈣儲存庫, 當機體缺鈣時隨時可以動員其中的鈣質,

Advertisiment
並釋放出來進入血液。

此外, 負責血鈣平衡調控的激素主要有甲狀旁腺激素、維生素D及其活性代謝產物, 還有降鈣素。 甲狀旁腺激素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使骨鈣釋放人血, 升高血鈣, 再通過啟動破骨細胞使骨重吸收入血;同時它能夠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 減少尿鈣的排出;還可以促進維生素D活化而增加腸道內鈣質的吸收, 因此甲狀旁腺激素是最強有力的增加血鈣的激素。 降鈣素, 顧名思義其作用與甲狀旁腺激素相反, 能夠降低血鈣。 活性維生素D對於骨鈣具有雙重影響。 一方面促使舊骨回收入血, 另一方面促進新骨鈣化。 因此, 當機體因鈣攝入不足或消耗過多而出現短暫血鈣水準降低時, 甲狀旁腺受到低血鈣的刺激而立即分泌甲狀旁腺激素,

Advertisiment
促進骨鈣釋放入血以升高血鈣。 反之, 血鈣稍高時, 甲狀腺C細胞就會分泌降鈣素促進成骨過程減少破骨過程。 活性維生素D在其中始終起到協調作用, 他們相互調節、密切配合, 始終保持動態的平衡, 維持血鈣的晝夜變化不超過3%的水準。 因此人類不需要擔心補了一些鈣劑後可能會出現高血鈣, 或者暫時鈣攝人不足而出現低血鈣狀況。 因為, 在骨鈣庫和激素的調節下, 血鈣能夠始終保持穩定。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老年人骨質疏鬆程度很重, 骨鈣丟失達到20%一30%, 但血鈣水準僅是偏低或仍處於正常水準, 只是在天冷時或者激烈運動時才會出現小腿抽筋或手足麻木的現象。

Advertisiment

當然, 血鈣自穩系統的調節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當有疾病或機體代謝紊亂時就可能破壞血鈣平衡系統, 而出現血鈣過高或者過低的現象。 高鈣血症常見於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惡性腫瘤等, 不適當地應用雌激素、噻嗪類利尿劑等也會引起高血鈣。 低鈣血症可見於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等疾病。

因此血鈣過低未必就一定表明體內缺鈣, 而高血鈣也不代表體內鈣質存積過多, 應進行綜合評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