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應觀察哪些指標?

(1)呼吸系統:呼吸道梗阻
原因:舌下墜, 分泌物過多, 誤吸嘔吐物, 氣管導管扭曲, 喉頭水腫, 聲門下水腫, 喉痙攣或支氣管痙攣等。
處理:①未行氣管內插管者應嚴密觀察呼吸運動, 必要時放置口咽通氣道。 ②及時清除氣管內和口腔內的分泌物。 ③對飽食或腸梗阻者, 應及早氣管內插管。 插管前放置胃管并吸出胃內容物以減少嘔吐誤吸的發生。 ④固定好并及時檢查導管的位置, 監測氣道壓力, 及時發現和處理。 ⑤拔管前應吸氧并充分吸痰。 在膨肺時拔管, 可避免因吸弓I所致的缺氧。 ⑥發現喉頭水腫或痙攣, 應盡早用激素治療,
Advertisiment
必要時可噴霧腎上腺素液。 對于嚴重喉頭水腫者應行氣管切開。
(2)循環系統
心動過緩:是一危險信號, 常與缺氧、迷走神經反射、低血壓、藥物對心肌的直接抑制等因素相關。 除治療病因外, 必要時以阿托品治療。
心跳驟停:小兒對缺氧、失血的代償能力很差, 如不及時治療, 易導致心跳驟停。 術中應密切觀察和監測, 及時發現和處理。
(3)體溫異常
體溫降低:①原因:室溫低, 手術野及體表散熱多, 輸入低溫液體和血液。 ②處理:保持室溫2426OC;大量輸庫存血時應加溫;必要時應用保溫毯保溫。
體溫升高:①原因:室溫高;覆蓋過多所致散熱障礙;脫水、感染、塞戰或呼吸做功增加等。 ②處理:治療病因, 必要時采用體表物理降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