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表揚孩子也有“負面影響”你瞭解嗎

表揚是我們最常用的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 覺得我們在為他自豪的手段。 許多人經常誇獎孩子、但是這些讚美之詞有時卻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我們來看看下面幾種表揚:表揚A:敷衍應付孩子專心投入地在搭積木, 搭了一次又一次, 終於搭成功了!他欣喜地喊媽媽來看自己的作品。 媽媽雖然正在看精彩的電視, 但還是來了, 並誇獎孩子說:“寶寶搭得真漂亮!”然後就接著看電視去了。

孩子從這樣的表揚中得到了什麼資訊呢?孩子會這樣想:媽媽對我搭的積木一點都不感興趣, 是不是我搭得不好,

Advertisiment
媽媽不高興了?這些疑團會、止孩子手足無措。 其實孩子期待的不僅僅是這樣的表揚, 他更渴望媽媽能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希望媽媽能體會他所付出的種種努力。

表揚B;過於注重結果孩子終於搭好了積木!他欣喜地喊媽媽來看。 但在媽媽看來孩子自以為很得意的作品卻顯得那麼笨拙!媽媽:“搭得不錯, 但還不夠好呀!繼續努力吧。 ”孩子非常渴望得到媽媽的認同, 於是就更加努力地“工作”。 經過不知道多少次的努力, 他終於得到了媽媽的讚揚:“這次搭的好極了!真能幹!”

聽著這樣的誇獎, 孩子會怎樣想呢?他會想:原來只要積木搭得好, 媽媽看了就會很高興, 就會表揚我呀!一旦孩子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他的努力便會變得很功利:他會想方沒法達到好的結果,

Advertisiment
而不管過程是怎樣的;他會為了別人誇獎而努力“工作”, 卻不管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表揚C:過於氾濫6歲的孩子用兩塊正方體拼成了一個立方體, 這對他來說是很容易做到的。 可是由於媽媽持著這樣一個觀念:多表揚孩子是有好處的。 所以媽媽就抓住機會表揚孩子:“寶寶真能幹!”

雖然和前面提到的兩種表揚方式相比, 這位元媽媽是認真的, 但她卻進入了另一誤區, 為表揚而表揚了。 “物極必反”、“過猶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這種不加選擇、事無巨細的表揚不僅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相反會使孩子對表揚變得遲鈍, 甚至麻木。

表揚D:時問或地點不當孩子和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搭積木。

Advertisiment
媽媽看到自己孩子搭的特別漂亮就大加誇獎:“孩子你搭的真漂亮!真能幹!”也不管鄰居家的孩子會怎麼想。 經常這樣表揚孩子是很危險的。 他會看不起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 認為別人沒自己聰明, 役自己能幹, 認為自己成功是理所當然的。 他會變得驕傲自大, 曰中無人。 不僅如此, 孩子還容易形成愛攀比的心理。 更為嚴重的是, 在這種表揚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心理承受力會降低, 因為他不可能事事成功, 事事過人.所以當有一天他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便會覺得無地自容, 難以承受。

表揚E:缺少變化無論何種情況, 只要孩子做得好, 媽媽幾乎都用下面的話來表揚他:“寶寶真乖!”“寶寶真能幹!”“寶寶真聰明!”

正像過於氾濫的表揚會使孩子對表揚變得遲鈍一樣,

Advertisiment
貧乏單調、缺少變化的語言也會使表揚喪失它原有的魅力。

表揚F:指向孩子的人格還是以搭積木為例, 孩子把積木搭成了一幢小房子, 媽媽看到了, 高興地說:“寶寶真是個好孩子!”這種已經涉及到孩子人格的表揚會讓寶寶怎麼想呢?原來我積木搭得好, 就是好孩子呀!以後, 孩子一旦遭到了失敗, 或者一些事情沒有做好, 他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這次我沒有做好, 是不是就是個壞孩子了呢?這種自我的懷疑, 使孩子往往要通過別人評論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這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不良的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