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表達憤怒的壞習慣:吐口水(圖)

表達憤怒的壞習慣:吐口水

小剛今年三歲, 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向人吐口水。 但他吐口水不是對所有的人, 而是對傷害他、羞辱他的人。 當他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傷害的時候, 就用這種方式表達憤怒。 這種方式是從鄰居的孩子那裡學來的, 因為那個小孩, 只要有人罵他, 就會向人吐口水。

小剛吐口水的對象是他的奶奶, 他的奶奶非常喜歡戲弄他。 有一次, 小剛花了一個小時, 精心搭起了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 房子外面有美麗的花園, 還有一些可愛的小動物。 小剛興奮地讓奶奶來看, 奶奶過來, 看了一眼,

Advertisiment
一腳就把小剛的作品給毀了。 小剛非常氣憤, 朝著奶奶拼命吐口水。 小剛因此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奶奶讓他不高興, 他就向她吐口水。

小剛的媽媽非常著急, 由於平時忙於工作, 帶孩子的重任幾乎都落在了小剛奶奶的身上。 所以, 她雖然知道小剛奶奶的行為欠妥, 但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和她交流。 而且, 她擔心小剛的這個行為會愈演愈烈。

案例分析

三歲的孩子, 語言發展還不健全, 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 但他們的模仿能力卻非常強。 小剛的父母從來沒有教過他處理憤怒情緒的恰當方法, 而他卻多次看到鄰居的孩子表達憤怒的方式――吐口水, 所以, 他就不自覺地進行了模仿, 在自己感到憤怒的時候進行應用。

Advertisiment

吐口水是小剛處理憤怒的方式,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為應對模式。 小剛有一個模式, 遭到奶奶的奚落/羞辱以後, 就感到受到了傷害 , 接著就會出現憤怒, 然後, 他用吐口水的方式來表達痛苦和憤怒的情緒。 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不合宜的。 可以想像, 如果小剛繼續使用這種方式, 那麼, 在他上了幼稚園, 小學, 中學, 大學甚至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以後, 這樣的不良行為無法讓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所以, 家長需要幫助小剛用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痛苦和憤怒的情緒。

奶奶對小剛的戲弄、對他作為人的不尊重, 對孩子的心理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奶奶沒有把他看為一個完全的有人格的人, 只把他看作一個“孩子”――個低於成年人的“人”,

Advertisiment
所以, 她可以隨意戲弄孩子, 這是絕對錯誤的貶低孩子的行為。 奶奶需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不再故意這樣下去, 如果將來再犯, 應該向孩子道歉, 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小剛的媽媽需要勇氣去和小剛的奶奶進行溝通, 曉之以情, 動之以理, 説明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 並且鼓勵她去改變。

處理建議(針對小剛的媽媽)

1. 堅持自己的意見, 持續地和小剛的奶奶溝通。 把孩子會受到的傷害的事實不斷地重複告訴她, 帶她參加相關的培訓, 將這些道理印在老人的心裡, 幫助和督促老人逐步改掉這個不良的習慣。

2. 説明老人建立一個新的模式:用積極的話鼓勵孩子, 讚美孩子。

3. 溫和而智慧地提醒老人向孩子道歉:在她不慎又出現這樣的行為時,

Advertisiment
小剛的媽媽需要有這樣的勇氣。 也許老人會有些不高興, 但是為了孩子的將來, 這樣的堅持是非常值得的。

4. 如果老人一時無法向孩子道歉, 媽媽去替老人向孩子道歉。 擁抱著孩子, 說:“對不起, 孩子, 你覺得很難過, 很憤怒, 很受傷, 媽媽替奶奶向你道歉。 ”

5. 教導和示範孩子合宜的表達方式:“媽媽知道你很難過, 很受傷, 可是, 你吐口水, 會讓奶奶很受傷。 而且, 你這樣做也不會讓她知道她傷害你了。 所以, 下次你覺得奶奶傷害了你, 你可以這樣對奶奶說‘奶奶, 你這樣做, 我很難過, 我很傷心。 ’這樣, 奶奶就知道了, 好嗎?”這樣的訓練需要不斷地重複, 在孩子和奶奶的衝突中, 不斷地重複你對孩子的示範。

Advertisiment

6. 教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 承擔不良行為的後果:“小剛, 吐口水是對奶奶的不尊重, 雖然奶奶傷害了你, 但你也傷害了奶奶, 去和奶奶說對不起。 另外, 因為你向奶奶吐了口水, 很遺憾你今天就不能看動畫片了。 ”

7. 用玩遊戲的方式向孩子強化這個新的處理方式。 例如, 用毛絨玩具來扮演奶奶、媽媽、小剛的角色, 他們分別扮演熊奶奶、熊媽媽、熊娃娃, 將以上3至6點的內容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耍, 在玩耍的過程中, 讓孩子學到新的處理憤怒的恰當的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