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宋丹丹一句話戳中淚點,最溫情的告別,莫過於此

這兩天, 被宋丹丹曬出的一組母女四手緊緊相握的照片刷屏, 照片中, 母女兩人緊握的雙手讓人心中滿是酸楚, 淚點來得猝不及防!

晚上下班後和社區的幾位媽媽約了小聚, 談起宋丹丹這組照片, 大家都說被戳中淚點的同時, 也發覺, 在談起與死亡相關的問題時, 我們很多時候都不願面對, 也很少和孩子提及。

喜樂媽就坦言, 喜樂的姥姥去世時, 喜樂就問她, “媽媽, 姥姥為什麼不說話了?”她沉默了, 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應答。 但喜樂再次追問:“姥姥要去哪裡?”

“死了!就像你上個月養的那條金魚, 再也不會回來了。

Advertisiment
”聽到她的話, 喜樂大哭, 她開始困惑:這樣的回答, 對一個三歲多的孩子來說是否過於殘忍?

大家開始七嘴八舌的交流, 但最終發現, 在孩子“死亡教育”這件事上, 大都離不開以下幾點:

溫情法:TA去了沒有苦難和煩惱的天堂

@軒軒媽咪15:軒軒的奶奶去世時, 我跟他說:奶奶去了天堂, 那是另一個世界, 會有人照顧奶奶。 但是, 我又擔心美好的描述會讓軒軒產生嚮往, 也想去那個美好的“世界”。

委婉法:TA去了遙遠的地方, 永遠也不回來了

@七七bb:一開始七七跟說:爺爺去了遙遠的地方, 永遠也不回來了, 七七是接受的, 但是時間長了, 七七就開始會抱怨爺爺為什麼不回家?為什麼不愛她了?

輕描淡寫法:TA睡著了, 會睡好久好久不會醒來了

Advertisiment

@銘媽銘爸的寶:銘銘的爺爺去世時, 我用了安睡了的說法來安慰他, 一開始他會問我:爺爺什麼時候醒過來?到後來, 他開始對睡覺有點恐懼, 擔憂自己睡著了就醒不過來了。

回避法:不要說這種話(關於死亡的), 小孩子懂什麼

@可哥是寶貝:我不太願意跟可哥提及這個話題, 所以當可哥問起時, 會選擇回避。 現在想來是不對的, 我刻意回避會使可哥把死亡的疑惑留在心裡, 會覺得死亡是一個不能提及或可怕的事, 會感覺到無助。

敷衍法:以後科技發達了, 人不會死的

@趙貝貝親親:貝貝問我“人死了會怎樣?”, 我當時頭腦一熱, 提出了“長生不老”的說法。 過後我就後悔了, 我怕貝貝信以為真, 活在幻想中。

孩子"死亡教育" 像落葉一樣唯美

Advertisiment

關於孩子的死亡教育, 大家各有各的說法, 但總的來說, 都沒有將孩子往正確的說法引導。

聚會結束回家時, Happy已經熟睡, 看著安睡的樣子, 我心中不免升起絲絲苦楚, 生命無常, 一代代傳承, 很神奇也很無奈。

如果有一天, 我要離去, 那個時候, Happy是否能接受這個事實?我一直都頗為擔憂, 所以, 在他三歲的時候, 我就會在通過日常的一些小事, 潛移默化的讓他接受正確的死亡教育, 讓他理解生命的存在和終結。

1、讓孩子理解死亡, 便是接受死亡

花園中鮮花的盛開與凋謝, 都是使孩子明白生命與死亡的機會, 就如季節的改變與家庭寵物的死亡一樣。

Happy三歲的時候, 養的小金魚“多多”死了, Happy哭著拉我到魚缸前:

“媽媽, 為什麼多多不動了?”

Advertisiment

“多多的身體停止了工作, 多多死了。 ”

“那多多還會醒過來嗎?”

“不會, 多多再也不會醒過來了。 ”

最後, 我陪著Happy將金魚“多多”埋在了院子裡, 並把多多的魚缸變成花盆, 種上小植物, 使Happy明白:多多死了, 雖然很悲傷, 但和多多在一起的日子, 我們不會忘記。

2、讓孩子明白“死亡不會切斷愛”

Happy的小金魚“多多”死亡時, 我借金魚的生老病死, 跟Happy聊起了死亡的不可抗拒。

“有一天, 我也會死去”, 我說。

“不要, 我要媽媽!”Happy一聽, 立馬著急淚下, 趴到我身邊大哭。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 你儘管再也聽不到我的聲音, 再也看不到我, 但是你會感覺到我在安靜地陪伴你, 未曾遠離你, 我永遠愛著你啊!”我抱著他微笑著說。

雖然, Happy並沒有很懂我說的話, 但至少看出他沒有那麼害怕了,

Advertisiment
漸漸的停止了哭泣, 在我的臂彎裡甜甜睡去。

3、巧用繪本傳感情, 將教育故事化

孩子的早期教育, 故事型的表述能更好的讓孩子理解。 所以, Happy三歲半的時候, 我開始陪他看繪本圖書, 向他說明“生命是需要珍惜的”“死亡是無法避免的。 ”

最近陪Happy讀的繪本是《天藍色的彼岸》:小男孩哈裡因車禍去了另一個世界, 正等著去天藍色的彼岸, 但他還掛念著親人, 卻不知如何傳達, 直到他碰上幽靈亞瑟, 帶著他偷偷溜回人間, 來向親人和朋友們告別……

Happy並不懂得文本蘊含的道理, 所以, 我給他講解, 讓他感受到, 死亡沒有那麼可怕, 同時, 也希望讓他懂得要愛惜自己的生命, 珍惜身邊的人。

4、感同身受, 比語言來得更形象豐富

三個月前, Happy的姥爺去世了, 家裡的親人都勸我別讓Happy參加葬禮,怕會嚇到他。不過我覺得,雖然他還很小,但需要近距離體驗的機會,他需要這個機會與親人告別,理解死亡的意義。

Happy那天全程參與了葬禮,一開始,他有些害怕。

我抱著他,讓他將鮮花瓣撒在姥爺的床上,含淚跟他說“Happy跟姥爺說再見,姥爺去世了,跟多多一樣,你再也見不到他了。”

Happy點了點頭,小手搖了搖,朝姥爺做出了“再見”的動作。

對Happy來說,這次經歷的感受,比失去一條金魚來得更強烈,他目睹了親人們面對死亡時如何宣洩悲傷,如何進行告別,如何接受失去。

所以,當他看到姥姥坐在一旁流淚時,他走過去抱抱了姥姥,那句“姥姥不哭 ”瞬間讓我感動淚奔,也讓我明白一直以來潛移默化的教育是有用的。

結語

對於孩子的死亡教育,我沒有刻意回避,而是把它接納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於我們來說,失去一塊石頭並不算什麼,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很可能會傷心好久。

所以,媽媽們和孩子談死亡的話題時,要讓他們知道,在痛苦或難過面前,我們可以彼此依靠,彼此傾吐悲傷,給予孩子安全感。

關注盛成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盛成or即可。

家裡的親人都勸我別讓Happy參加葬禮,怕會嚇到他。不過我覺得,雖然他還很小,但需要近距離體驗的機會,他需要這個機會與親人告別,理解死亡的意義。

Happy那天全程參與了葬禮,一開始,他有些害怕。

我抱著他,讓他將鮮花瓣撒在姥爺的床上,含淚跟他說“Happy跟姥爺說再見,姥爺去世了,跟多多一樣,你再也見不到他了。”

Happy點了點頭,小手搖了搖,朝姥爺做出了“再見”的動作。

對Happy來說,這次經歷的感受,比失去一條金魚來得更強烈,他目睹了親人們面對死亡時如何宣洩悲傷,如何進行告別,如何接受失去。

所以,當他看到姥姥坐在一旁流淚時,他走過去抱抱了姥姥,那句“姥姥不哭 ”瞬間讓我感動淚奔,也讓我明白一直以來潛移默化的教育是有用的。

結語

對於孩子的死亡教育,我沒有刻意回避,而是把它接納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於我們來說,失去一塊石頭並不算什麼,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很可能會傷心好久。

所以,媽媽們和孩子談死亡的話題時,要讓他們知道,在痛苦或難過面前,我們可以彼此依靠,彼此傾吐悲傷,給予孩子安全感。

關注盛成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盛成or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