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激發的謊言

父母不應該問那些可能導致孩子防禦性撒謊的問題。 孩子討厭被父母質問, 特別是當他們懷疑父母已經知道答案的情況下, 他們厭惡那些設圈套的問題, 厭惡那些逼迫他們在笨拙的謊言和尷尬的坦白之間作出選擇的問題。

七歲的昆廷打碎了父親送給他的一輛新的玩具小卡車, 他嚇壞了, 把碎片都藏在地下室裡。 當父親發現卡車殘片時, 他很生氣, 問了幾個問題, 最後導致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父親:你的新卡車呢?

昆廷:在什麼地方吧。

父親:我沒看見你玩它。

昆廷:我不知道它在哪兒。

父親:去找,

Advertisiment
我想看看。

昆廷:可能卡車被什麼人偷走了。

父親:你這個該死的說謊的孩子!你打碎了卡車!別以為你能混過去, 如果有什麼讓我厭惡的事情, 那就是說謊的人!

這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昆廷的父親不應該偷偷扮演偵探和檢察官的角色, 不應該稱自己的兒子是個說謊的孩子, 如果昆廷的父親這樣說會對他的兒子有幫助得多:“我看到你的新卡車壞了, 它不經玩, 真遺憾, 你真的很喜歡它。 ”

孩子可能因此獲得有價值的教訓:爸爸能夠理解。 我可以告訴他我闖的禍。 我必須更好地保管他的禮物, 我應該更小心點。

因此, 問那些我們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 不是個好主意。 例如, 一邊看著髒亂的房間, 一邊問:“我讓你打掃房間, 你有沒有掃?”或者知道了女兒今天沒有去上學,

Advertisiment
還繼續問:“你今天上學去了嗎?”這樣的話更好一點:“我看到你的房間還沒有打掃。 ”或者“我們聽說你今天翹課了。 ”

為什麼孩子會撒謊?他們撒謊有時是因為他們不被允許說出真相。

四歲的威利非常生氣地沖進起居室, 向他的媽媽抱怨說:“我恨奶奶!”他的媽媽吃了一驚, 回答說:“不, 你不恨奶奶, 你愛奶奶!在這個家庭裡, 我們沒有憎恨。 而且, 奶奶送你禮物, 帶你出去玩, 你怎麼能說出這麼可怕的話呢?”

但是威利堅持說:“不, 我恨她, 我不想再看到她。 ”這下, 媽媽真的不高興了, 她決定換一種更激烈的教育方式, 她打了威利。

威利不想再接受懲罰, 於是改變了論調, 他說:“媽媽, 我真的很愛奶奶。 ”媽媽是如何回應的呢?她擁抱了威利,

Advertisiment
並親吻了他, 讚揚他是個好孩子。

這種前後變化讓小威利學到了什麼?說真話、告訴媽媽自己的想法是危險的。 說真話時, 你受到懲罰, 說謊時, 你得到愛。 真話傷人, 要遠離真話。 媽媽喜歡說謊的小孩子, 媽媽只喜歡聽讓人高興的真話, 告訴她希望聽到的話, 不管你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如果威利的媽媽希望教導威利說真話, 那麼她該怎麼回答威利的抱怨呢?

她可以承認他的不高興:“哦, 你不再愛奶奶了。 你能不能告訴我, 奶奶做了什麼讓你這麼生氣?”他可能會回答:“他給寶寶買了一件禮物, 卻沒給我買。 ”

如果我們希望教育孩子誠實的品德, 那麼我們必須作好心理準備, 既要聽讓人愉快的真話, 也要聽讓人不高興的真話。

Advertisiment
如果要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保持誠實的品質, 就一定不能鼓勵他們隱瞞自己的想法, 不管這些想法是積極的、消極的、還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