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輕視忽略的右腦半球開發

絕大多數人的左腦都掌管語言,擅長於邏輯思維,右腦則統領圖形、空間,具有形象思維及音樂、繪畫等功能,它還是情感和直覺的發源地。 要讀一段文字離不開左腦的活動,如果左腦受到創傷,語言機能就遭遇障礙,甚至完全喪失;而要在人群中辨認一張臉或把一個拼圖的各個部分組合起來則非右腦莫屬。
左腦佔優勢?
現代人大腦兩半球的發展極不均衡,左腦的使用遠遠超過右腦,這是因為現代社會的主要資訊管道是通過語言文字構建的,所以一般人都非常重視對語言能力的訓練。 現在的年輕父母對孩子智力培養的通常做法也是儘早教他們說話、寫字、計算等,

Advertisiment
而兒童入學後在學校所得到的訓練也是有利於對左腦的培養。 可以說現有的教育和教養措施實際上都只是促進了左腦功能的發育, 而對大腦另一半的訓練卻少而又少。
由於人們習慣了偏愛左腦的思維方式, 而相應另一半的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這樣就使人腦的潛能沒有得到有效的使用。
最常見的誤區
當今的兒童教育中, 一種不好的現象是左腦接受了過度的訓練, 人們過分地看重讀、寫、算、分析推理和邏輯推理, 導致了左腦在習慣上佔有主要的地位, 而右腦被置於從屬的境地, 似乎可有可無。 甚至那些善於使用右腦的孩子還被錯誤地認為是能力不強、智力落後,
Advertisiment
因為當代的智力測驗也側重于左腦的機能。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時, 也是早早地進行左腦潛能的訓練, 給他講故事, 教他認字, 讓他背誦兒歌或唐詩。 這些無不是左腦的功能, 其它方面的訓練則很少進行。 這樣久而久之導致了右腦功能的退化。
按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來看, 形象思維是先於邏輯思維產生的。 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知識, 兒童最初的思維形式是三歲之前的動作思維, 即要借助於身體和手的動作來完成思維, 接下來是四五歲起的借助於物體表像的形象思維, 最後才是借助於語言或符號的邏輯思維。 既然兒童的形象思維先發展, 年輕父母為何不採取各種措施去培養孩子的右腦機能,
Advertisiment
而偏偏要揠苗助長似地去訓練其邏輯思維呢?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好像不這樣做, 寶寶的智力就無法得到發展。
你該怎麼做?
發展兒童的思維及智力應該遵循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途經, 先大力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 並在此基礎上豐富兒童的語言、詞彙, 逐步發展抽象思維。 也就是說要先進行右腦的訓練, 然後才是左腦, 這樣才符合兒童智力和心理發展的特點, 才能充分發揮其智力潛能。
形象思維的充分發展不僅是兒童智力的基礎, 也同樣是成人智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科學家的創造發明離不開形象思維, 當今社會非常看重的創造能力也與右腦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年輕父母要充分重視寶寶右腦的發展,
Advertisiment
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發展更全面, 能左右腦並用的孩子長大後在學習和工作中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