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補課不如補這個!爸媽必須認清這一點,非常重要!

補課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把希望寄託於補課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他們學習習慣上的差距。 補課, 就像頭疼醫頭, 腳疼醫腳, 補習慣, 才是根治問題的源頭。

兒童行為心理研究專家張曼老師說:

“補課, 不如補習慣!”

在孩子12歲之前幫助他養成好習慣, 不僅會讓孩子受益一輩子, 父母自己也會省心很多。

那麼, 我們要幫孩子補哪些習慣呢?

1

補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養成閱讀的習慣後, 孩子就能自主的吸收知識, 無需老師家長生硬的灌輸。

Advertisiment

2

補分享的習慣

從品德上來講, 能分享意味著不自私, 不小氣, 大度大方。 教給孩子分享, 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重要一步。

3

補按時作息的習慣

合理的作息時間會讓孩子從小有時間觀念, 懂得珍惜和利用時間。

4

補聽課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 專心聽教師講課, 認真聽同學發言, 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 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5

補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很多, 但敢於提問是最基本的。 要敢於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 問同學, 問家長。 其次是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必須及時, 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 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 而且效果不好。

6

補運動的習慣

多帶孩子出去運動, 遠足、爬山、跑步、游泳……這些運動不僅能鍛煉孩子的體魄,

Advertisiment
還能開拓孩子的視野, 使孩子性格更開朗、心胸更開闊。

7

做家務的習慣

從孩子2、3歲起, 父母就可以使喚孩子做一點小事, 讓孩子知道自己對家庭的責任, 理解父母的辛勞, 真正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並為孩子將來獨立生活打下基礎。

8

補一下自信

缺乏自信心, 往往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 補信心, 一要靠家長多鼓勵, 多溝通, 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 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