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行廚記要》
【組成】海參15克, 粳米100克。
【制法】先將海參泡發, 切碎, 與粳米(或糯米)同煮粥。
【服法】日食1次, 連食3~5天。
【功用】補腎益精, 養血潤燥。
【主治】下元虛冷, 遺尿, 童子癆, 四肢不溫, 面色蒼白, 小便頻數, 夜中尿多, 腸燥便難。
【按語】脾虛不運, 痰多便溏者忌食。
【文獻資料】
1.《飲食辨錄卷二》:海參粥, 主一切腎陰虧損之癥。
2.《老老恒言卷五粥譜說》:海參粥《行廚記要》, 治痿, 溫下元。 按:兼滋腎補陰。 《南閩記聞》言捕取法, 令女人裸☆禁☆體入水, 即爭逐而來, 其性淫也。 色黑人腎, 亦從其類。 先煮爛切細, 入米, 加五味。
3.《藥性考》:海參, 降火滋腎, 通腸潤燥,
Advertisiment
4.《現代實用中藥》:海參, 為滋養品。 治肺結核, 神經衰弱及血友病樣的易出血患者, 用作止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