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裴斯泰洛齊:尊重兒童的本質

裴斯泰洛齊的學前教育課程思想裴斯泰洛齊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家, 他深受盧梭教育思想的影響。 他的教育理論雖然沒有統一的體系, 但他在教育理論研究上卻有空前的貢獻。

1、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 在裴斯泰洛齊之前, 一般把教育看作被動接受知識的歷程, 教育是一種技術, 它本身沒有價值;但裴斯泰洛齊之後, 人們對教育的看法發生了轉變, 教育被看成內在力量的自動發展, 開始被當作人類文化的一個部門, 其本身有了內在價值。 在個人方面, 教育為內在本質的完成;在社會方面, 教育的功能在於文化的充實與培養。

Advertisiment
他在《隱士的黃昏》中說, 教育的一般目的是, 使人的內在力量提升為純潔的人類智慧。 在他看來, 沒有教育教育沒有文化。 因此, 教育應重視個人本質的和諧發展, 應依照兒童心理發展的順序, 使兒童獲得適當的發展機會, 並重視文化的客觀價值, 引導兒童向著確定的目的發展。 而所謂發展, 就是改造或提升人的“自然”的動物性, 透過社會性, 而進入“文化”方面的道德性。

由此可見, 裴斯泰洛齊將教育上的“發展”的含義由“經驗主義”水準改變為“直觀主義”水準, 推進了人類對教育本質的認識。 裴斯泰洛齊進而認為, 教學活動的目的不僅是獲得靜的知識, 而且是養成動的認識。 這就是說, 教學的本質,

Advertisiment
不僅是自外而內的知識的傳遞過程, 而且是受教育者內在精神的進展。

2、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裴斯泰洛齊重視知識的獲得, 但更重視能力的培養。 重視數、量、形和語言的教學, 以培養兒童的腦、心和手, 即德育、智育和體育並重。 認為數、形和語言的教學是一切教學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任務就是由數、形和語言的教學, 發展計算、測量和說話能力, 即經由實物直觀的教學逐步發展到抽象的概念和文字教學。

如何進行教學才能實現教育目的呢?裴斯泰洛齊認為, 必須遵照兒童心理發展的順序, 進行心理化教學, 發展兒童內在的本質;重視愛與威的教育價值, 並注意二者相結合。 強調讓兒童通過實物和實驗學習。 他提出了一些今天看來仍具有價值的教學原則,

Advertisiment
如直觀是教學的主要根基;語言必須與直觀連在一起使用;教學工作應先從簡單的開始, 循著兒童自然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師必須尊重兒童的本質;教育的基本任務在於由內向外, 按照兒童固有的精神能力;師生關係, 尤其在訓練方面, 必須以愛為基礎;教學工作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訓練, 這一點千萬不能忘記;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