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狠心”讓孩子體驗失望

如今在不少家庭, 尤其是在那些經濟富裕的家庭中, 孩子“稱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孩子無休止地向父母提要求, 甚至承受不了半個“不”字。 這種孩子什麼都敢說, 什麼都敢要。 倘若父母拒絕他們的要求, 孩子馬上就變成一副無賴樣。 他們相信擁有是他們的權利, 覺得自己是公主王子, 理應得到這一切而無需說個“謝”字。

專家提醒說, 這種培養方式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把要東西的權利交給孩子, 由他決定父母應該同意或不同意, 就像給了孩子一件他不會使用的武器, 遲早會讓父母後悔的。

一個充滿欲望、撒潑任性的孩子是不幸福的。

Advertisiment
童年的幸福不僅僅是有玩具和無憂慮的生活, 同時也包括要懂得失望的感覺。

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某個時刻你必須面對的東西。 對失望承受能力低實際上是一種缺陷, 它會伴隨出現精神痛苦和失常行為。 一個從來沒聽過“不”字的孩子, 是不可能承受失望的感覺的, 這種情況將會使他變得脆弱、不成熟、有暴力傾向和染上壞毛病。

父母親的一個“不”字破滅了一些東西, 但同時也建立了一些東西:劃出了界限, 重要的是這些界限是有道理的, 而不是專制主義的。

家長如果不能夠正確評價孩子的要求, 判斷他們要求的合理性, 而只是一味滿足他們的話, 可以想像, 孩子當然從此生活在盼望之中,

Advertisiment
哭著喊著, 等待能夠滿足他的要求。 然而遲早會有一天, 父母會厭倦的。

專家指出, 這裡有兩個不好聽的詞值得一提:懲罰和紀律。 要讓孩子懂得, 犯了錯就該受到懲罰。 不過懲罰應該遵循兩大原則:一是要看錯誤的程度, 而不是父母氣憤的程度;二是罰期要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