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的孩子不想再去安親班了!迷上籃球的他, 想要放學後留在學校參加籃球訓練, 承諾結束訓練後就和同學一起走路回家, 回到家則會先去洗澡、再到隔壁阿嬤家吃晚飯, 吃完飯就馬上回來乖乖做功課…他的媽媽問我:“他真的能做到嗎?!”
我其實很想為這個因為興趣, 而想學習為自己決定負責的男孩拍拍手, 也覺得放學後, 可以不用馬上又鑽進像教室一樣的安親班, 可以不用立刻又回到書桌前面對功課, 可以和同學在操場上笑鬧奔跑、揮汗投入自己熱愛的運動中…真的是一件對孩子來說,
Advertisiment
可是他的媽媽卻憂心忡忡——擔心不去安親班之後, 兒子向來不錯的功課會不會因此退步?害怕無人管束兒子的作息, 他是不是就會放縱自己、浪費時間?
我問他的媽媽:“孩子的成績是因為安親班老師的努力, 才能維持的這麼好嗎?那麼這才是應該要擔心的事吧?原來兒子的好成績是別人成就出來的, 但是安親班的老師能一路照看孩子的成績到他大學畢業嗎?還是在哪個時間點, 父母、老師才覺得可以放手並相信孩子就能擁有一套自己的讀書方法、能為自己的成績負責?”
再請她想想看, 一個人的時間、一個人的日子, 不是應該要讓他自己學著怎麼好好利用、如何好好去過嗎?父母把孩子醒著的時間全部塞到滿滿的,
Advertisiment
填鴨式生活恐剝奪孩子選擇判斷能力
事實上孩子所有的能力——舉凡讀書的方法、時間的運用、如何過日子、如何交朋友、怎麼消費、怎麼理財、怎麼判斷是非對錯、怎麼對不正當說不…全部都不是父母給了他處理的辦法、頒佈了一套執行的方式, 然後逼著他重複、反覆的操作後, 就能讓孩子像被制約般, 內化這些被填鴨和灌輸的東西成為屬於他自己的。
也許某些習慣確實做久了就能成自然,
Advertisiment
擔憂孩子無法調配時間?確實監督並要求孩子落實承諾
Advertisiment
當然孩子一開始基本都不會做的很好, 但我們大人在接觸或學習新事物時, 不也經常表現的只是差強人意?但是只要願意繼續努力, 從做中學、從經驗中累積實力, 最終所有的新手與菜鳥, 都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能手與老鳥啊!
不過父母還是可以從旁協助孩子, 建立一些能力培養的評估標準, 藉以確定孩子執行時所用的方法是不是有效?!所以我建議這個媽媽可以與兒子約法三章:每天應該幾點前到家?功課要在什麼時候完成?成績應該維持在什麼範圍之內?每週仍要閱讀幾本課外書?
而到家時間、洗好澡沒、是否準時下樓吃飯…可以請阿嬤代為確定孩子是否能做到,
Advertisiment
最後, 我提醒這個媽媽要記得讚賞、肯定孩子:“媽媽同意你不用去安親班, 對你來說, 未必是如願以償的好事, 反而可能是你重重考驗的開始, 因為要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 卻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人生很重要的大事。 而你如果能在小學五年級時, 就有這樣的認知、勇氣並願意學習、承擔, 你真的是個很棒的小孩, 所以媽媽也會協助你並為你加油的!”
所以媽媽也會協助你並為你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