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地理解上興趣班是給孩子施壓是不客觀的,
如果家長不是用功利之心去對待這件事,
而是以平和的心態,
那麼上興趣班本身會讓孩子們得到增加知識與修養,
學會與人溝通,
開發潛能的好處。
我女兒今年4歲,
上幼稚園中班,
看著周圍的家長都紛紛為孩子報鋼琴、美術、音樂等興趣班,
一向不願意給孩子加壓的我有點舉棋不定。
畢竟女孩子多一些藝術修養還是必要的。
但我又不想讓她小小年紀就開始背上太重的學習壓力。
到底要不要報興趣班呢?
單純地理解上興趣班是給孩子施壓是不客觀的,
Advertisiment
如果家長不是用功利之心去對待這樣的事,
而是以平和的心態,
希望為孩子增加一些樂趣,
長一些見識,
那麼去這些地方本身會讓孩子們得到增加知識與修養,
學會與人溝通,
開發潛能的好處。
可惜很多家長總是把一個原本很簡單的事情搞得很複雜,
他們觀察孩子在興趣班上的表現,
不是看孩子快不快樂,
而是把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來比去,
逼迫孩子去上這些課不是為了孩子高興,
而是為了家長放心。
很多家長常常會誇大孩子的能力,
以為自己家有一個天才,
不成才則是因為孩子不努力。
媒體曾報導有個女孩為了拒絕彈鋼琴,
不惜用刀切傷手指。
那個女孩對鋼琴深惡痛絕,
但其家長還執意地堅持讓她繼續練琴,
Advertisiment
甚至不惜責駡和毆打。
我有個來訪者曾帶了一個14歲的男孩來諮詢,
男孩在7歲時,
突發奇想要練鋼琴,
立志長大成為鋼琴家。
男孩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沒有多少樂理知識和金錢資本,
但以為天下無難事,
只要有心人。
欣喜之後,
到處借貸為孩子買了一架鋼琴,
並不惜高價請老師來啟蒙。
孩子也寫下豪言壯語,
決心勤學苦練。
沒曾想一年後父母買琴的債還沒還清,
孩子就對鋼琴徹底失去了興趣。
從此家無寧日,
孩
子整天背負著父母的責難、否認,
慢慢變得越來越逆反,
成為問題孩子。
好心辦壞事是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時的通病。
我個人主張有條件的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
應該説明孩子接受各種知識資訊的刺激,
Advertisiment
尤其是藝術方面,
例如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的啟蒙,
發展孩子對自然形體、色彩、質感的感知。
不管孩子是否是天才,
在恰當的年齡提供足夠的資訊最終會讓孩子的心靈受益。
沒有條件的家庭也應該充分利用社會免費資源幫孩子補這樣的課。
西方社會整體人群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比較好,
正是因為從小讓孩子浸染在藝術的氛圍裡。
混沌理論認為在合適的年齡給予孩子足夠的資訊刺激,
如果孩子具有某類天賦,
那麼他會打下基礎。
當孩子成長到某個年齡時段,
這樣的優勢會被凸現起來。
初始條件(接受資訊與環境)不同,
孩子今後的社會競爭力差別很大。
具體的做法是,
只要孩子有某種興趣,
就去鼓勵他,
Advertisiment
欣賞他。
當他興趣轉移的時候,
說明這種刺激已經完成,
跟隨孩子去體驗新的興趣,
並與之共情。
這樣做上興趣班就不再是孩子的壓力,
並且有一天,
你和孩子都會感到,
這些培訓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