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個思想是:嚴師出高徒, 父母為了讓孩子、一切順利, 能出人頭地, 或者其他原因, 強迫孩子學習各種本領, 技術, 結果卻一事無成。 還有一種現象是:家長很尊重孩子的想法, 和自主權, 一切憑孩子喜好, 願意學就學, 結果又有一大部分人半途而廢。 後者放棄和前者的不同在於, 藝術老師常常會說:“可惜了。 ”
學鋼琴打了昂貴水漂
有一個3歲的孩子, 上幼稚園就沒有哭鬧過, 因為他只喜歡鋼琴。 一段時間後, 這個剛回說話的孩子開始向媽媽要鋼琴;媽熬不住給那孩子買了4000塊錢的雅馬哈電子琴, 可以發出和鋼琴一樣的音色。
Advertisiment
“他算不算喜歡鋼琴呢?”孩子的媽很猶豫, “太還不懂事, 而且學琴太苦了;但如果他真有天賦呢?怎麼辦啊!”最後的結果是:家裡出錢買了鋼琴。 而晨晨爸到最後也保持反對意見, 並以不出錢作為抗議, 晨晨媽只好動員外婆一起買了鋼琴。
既然買了鋼琴, 就要好好學。 家長請來了很好的老師, 進行全面學習。 一開始, 孩子很快就能彈簡單的曲子, 玩的時候也常常嘟嘟囔囔地哼著曲子, 晨晨媽很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欣慰。
但是他沒堅持住, 鋼琴已經落滿了灰塵。 “他現在更喜歡變形金剛和孫悟空, 《西遊記》的全套DVD各種版本都要買,
Advertisiment
才藝練到中學漸放棄
這就是新問題的根源所在。 鋼琴老師說, 幼兒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當看到鍵盤樂器叮叮噹當時, 內心便充滿了神奇和樂趣, 表現為隨心所欲地敲打、沉浸在樂器所發出的聲音中, 這並不一定就代表著孩子在樂器方面有較強的天賦。
孩子在學琴中出現的半途而廢現象, 多是因為他發現, 有很多知識需要自己開動腦筋記憶、存在難度等, 跟自己敲敲打打的樂趣相差甚遠, 或者是發現有別的小朋友比自己彈得好——— 他的興趣便會急速下降, 這些都很正常。 只是在這個階段, 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 放棄當然容易, 但也許真的就放棄了一顆好種子。
Advertisiment
執著堅持也是教育目的
有一位元專家說, 學藝術就是一件吃苦的事, 但不能只吃苦, 不享受, 忘記了培養興趣;如今的爸爸媽媽們只顧享受, 卻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藝術名家、大家也都是勤學苦練出來的, 當然他們堅持的一個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基本條件和興趣, 這三者缺一不可, ”這位老師說, “其實, 很多學生在學習了一兩年後放棄非常可惜, 因為一年恰恰是一個關卡, 絕大多數人是在一年內被淘汰的, 可以說, 堅持過一年就成功了一半。 ”
所有的成功藝術家都是經過吃苦而換來的成就, 學會吃苦受累也是學習藝術的一個重要目的, 不管以後是否從事藝術行業, 這都是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
總結:學習一門藝術是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孩子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