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孩子吃好父母應講究策略

鏡頭一

“軍軍, 吃飯了——”媽媽興沖沖地從廚房端出一盆熱氣騰騰的菜, 對正擺弄著玩具的兒子招呼道。 今天媽媽精心做了一個新菜式。 軍軍洗完手, 好奇地盯著這個從未吃過的菜, 咦, 這是什麼菜啊?青青的、嫩嫩的。 他又聞了聞, 最後還是皺了皺眉頭, 埋頭吃起平時最愛吃的牛肉蘿蔔絲。 媽媽興高采烈:“軍軍, 嘗嘗媽媽做的新菜式。 ”“我不想吃。 ”“可好吃了, 來嘗嘗。 ”見兒子無動於衷, 媽媽臉色一沉, “今天不准你吃牛肉蘿蔔絲, 就吃這個菜。 ”媽媽把牛肉蘿蔔絲擱了起來。 “我不吃了。 ”軍軍嘟起嘴巴, 賭氣地放下筷子。 媽媽一陣氣急……

鏡頭二

Advertisiment

“囡囡, 來, 吃一口, 快點——”媽媽端著碗, 四處追趕著女兒。 這孩子活潑好動, 吃飯也不安分, 到處跑, 吃頓飯要用上近一個小時。 媽媽越是急, 她越是和你捉迷藏。 當媽媽忍無可忍正要發脾氣時, 她又伸出頭沖媽媽奶聲奶氣地叫聲“媽媽”, 臉上是天真無邪得讓人心醉的笑, 媽媽真是無可奈何, 哭笑不得。

鏡頭三

“爸爸, 我不吃中午飯, 行嗎?”小宇扒了幾口飯, 停下筷子, 稚氣地問。 “不行, 人是鐵飯是鋼, 一頓不吃餓得慌。 ”“可是我今天一點都不餓。 ”小宇拍拍肚皮, “爸爸你瞧, 肚子還是大大的。 ”“飽了也還是要把這碗吃完。 ”父親口氣強硬。 小宇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的心願, 育兒中, 吃什麼最好、怎樣吃最好是家長普遍關心而又頭疼的問題。

Advertisiment
面對孩子們不良的飲食習慣, 家長們很少從兒童的心理方面去尋找原因, 而往往歸咎於子女的固執任性。 其實, 如果我們能瞭解孩子們自己的想法, 掌握操作策略, 解決孩子們膳食的問題也許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對於新推介的食物

家長希望孩子嘗試多種食物。 而對於一種新的食品, 孩子感到新奇, 但可能不相信這種陌生的食品。

操作策略:每一次只推薦給孩子一種新的食品, 開始時只給很少量。 給予新食品的時間應在進食正餐以前, 讓孩子有較多的時間去觀察和檢查這種新食品。 如果孩子對該種新食品感覺不好或有過敏反應時, 請勿繼續給予這種食品;如果孩子拒絕這種新食品,

Advertisiment
也別大驚小怪, 幾天以後重新試著給予。

對於兒童不喜歡的食品

家長希望儘快地解決孩子“不喜歡這種食品”的問題。 對兒童來說, 有可能是不喜歡這種新食品的口味或感觀性狀。

操作策略:在孩子拒絕某種食品的時候, 請儘量不要對所發生的情況做出評論或指責, 因為那樣可能使兒童的態度更加堅決。 家長應試著改變該種食物的感觀和風味, 或給的量少些。 製作方法也可改變一下, 如水果和蔬菜可試著生吃, 牛奶中加入其他的口味等。 家長同時要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盡可能不挑食。 如果孩子堅持對某一食物表示反感, 家長應認識到兒童與成人一樣有權利對某些食品表示反感, 不要對孩子的這種情況表示強烈不滿。

Advertisiment

孩子邊吃邊玩和吃飯磨蹭

家長可能會生氣, 覺得要管一管, 或者讓孩子餓時再吃。 孩子有可能是真的不餓或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操作策略:允許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進餐, 比如半小時內。 如果需要的話, 應提供必要的幫助, 使孩子順利吃完。 也可對孩子做解釋, 讓他知道進餐後要撤走食物。 一旦撤走食物, 要等下一頓才能吃。 還要避免進餐時有景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對於兒童嗜好的食物

家長也許會認為孩子老吃一種食物不利於健康。 但孩子對該種食物情有獨鍾, 很喜歡這口味, 常常想吃。

操作策略:家長不必太擔憂, 兒童和成人一樣可能特別喜歡某種食物或某些食物的組合, 可以遷就幾天。 通常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如果沒有遭到強烈的反對, 或把這個問題嚴重化, 兒童的這種嗜食行為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拒絕進食

家長認為, 不吃是絕對不行的, 必須採取某種方法使他進食。 在兒童來說, 他可能是借此表示其“獨立”, 也可能確實不想吃, 或因為某種原因無胃口。

操作策略:對偶發的這種拒絕進食, 且非疾病引起的厭食情況, 家長就把食物撤走, 讓孩子餓著肚子直到下一頓。 一餐不吃並不會損害孩子的健康。 不要用“把飯吃下, 我就給你買……”的方法去誘導小孩進食, 也不要用懲罰手段。 如果孩子有身體其他不正常的狀況, 應去醫院檢查。 有的小孩用絕食的辦法來作為對付父母的武器, 則父母應注意改進教育方法或為孩子尋求心理疏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