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學會科學制定寶寶作息時間表

新媽媽需要學會科學管理時間嗎?答案是Yes, 這是很多新手媽媽忽略的必修課。 當了媽媽以後, 家中新添一個新成員, 再也不是平靜的二人世界了。 寶寶哭了, 寶寶餵奶了等等, 時間總是不夠用, 往往手忙腳亂越急越亂。 專家建議, 新媽媽要學會科學的管理時間。

專家的建議1

列出三口之家每日生活模式中的所有流程, 重點多半在寶寶身上,可大人的基本需求也不能疏忽。

一日常規事務:個人的清潔工作、給寶寶做清潔、大人的一日三餐、給寶寶餵奶、洗成人衣服、洗寶寶衣服、給奶瓶消毒、換尿布、給寶寶洗澡…… 這是固定時間要做的固定事情,

Advertisiment
除了寶寶那些重大事情, 不要把你自己的日常需要給忘了, 你也需要吃飯、午睡、洗澡……

可預見的臨時事件:親友來探訪、寶寶突然生病、寶寶要去打免疫等…… 這些並不是每天、每週、每月都要做的事務, 被稱為可預見的臨時事件。 處理這些事務, 需要你根據輕、重、緩、急四個要素來做分類:重要緊急的(譬如, 寶寶病了要送醫院);重要不緊急的(譬如, 寶寶的尿布用完了);緊急不重要的(譬如, 有電話來, 鈴聲響個沒完);不緊急不重要的(譬如, 天熱了要換窗簾)。

幸孕網溫馨提示:

1.儘量不要擠掉處理常規事務的時間。 常規事務看上去瑣瑣碎碎、日日重複, 它們卻是保證大人和寶寶健康快樂的生活基礎, 輕易不能擠壓它們。

Advertisiment

2.如果遇事只考慮事件的重要性, 有可能造成緊急事件、常規事件不能及時處理的後果, 進而引來更多的麻煩。

3.如果遇事只考慮事件的緊迫性, 急於趕時間, 不僅有可能忽略重要事務, 而且還容易因為永遠處在忙碌狀態使媽媽自己沮喪灰心、情緒低落。

專家的建議2

對所有的事務進行分類, 根據內容列一個時間表, 標出所有常規事務和事件所需要的時間。 常規事務是根本, 常規事務的時間就不能被其他事情所佔用。

07:00——09:00 給寶寶餵奶、換尿布、寶寶和媽咪個人清潔、媽咪吃早飯等;

11:00——12:00 給寶寶餵奶、換尿布、媽咪吃午飯等;

13:00——14:00 寶寶午睡;

14:00——15:00 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消毒奶瓶、洗澡洗頭等;

17:00——19:00 給寶寶餵奶、換尿布、媽咪吃晚飯和洗澡等;

Advertisiment

21:00——07:00 休息時間(中間還要喂1~2次奶)。

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 肯定會與這個時間表有出入。 不管怎麼樣, 你列出一個大致的時間表後, 就能很清楚地瞭解自己的生活狀態, 有目的地規劃剩餘的、可支配的時間。

專家建議3

常規時間之外、寶寶睡覺時間內——你的放鬆時間這段時間可謂真正的忙裡偷閒, 調整自己情緒和狀態的事情, 都不妨放在這個時間段內, 譬如, 做瑜珈、做面膜、上網逛逛、看書、翻雜誌、和閨密通個電話、小睡片刻。 這一小段安靜、悠閒和放鬆的時光, 雖然每天只有1~2小時, 但是, 利用得好, 它們也足以讓你容光煥發、活力倍增。

溫馨提示:在剩餘時間中處理額外事件——讓你被動變主動生活不會永遠那麼有規律, 總會有一些突發事件。

Advertisiment
家裡有客人來了, 需要抽空去單位一次, 帶寶寶打免疫針, 帶寶寶去早教中心“見世面”……除了寶寶生病上醫院這件事情外, 其他的額外事件盡可能壓縮在“剩餘時間”內來處理。 這麼做的目的, 可以保證寶寶的生活有規律, 也能保證你有充分的休息。 每天只安排一件額外事件比較恰當, 風風火火趕時間, 不是你現在該有的風格。 從從容容、開開心心的媽咪才是寶寶需要的媽咪。 一周有7天, 一天安排一件“插進來的事情”, 這樣, 你就能篤篤定定, 按照自己早已區分和規劃好的重要性和緊急性, 對這七件事進行排序, 輕重緩急, 樣樣照顧周全。

專家建議4

爸爸的任務:媽咪很辛苦, 心疼妻子的新爸爸自然蠢蠢欲動想要來分擔。 每天洗碗、拖地等雜事,

Advertisiment
一週一次的食物採購, 一月一次的奶粉、尿布採購, 一月一次的大掃除, 都是合適新爸爸來完成的任務。 固定的時間, 固定的任務, 既便于爸爸“照章辦事”, 也便於媽咪安排管理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