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任性是由於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的表現, 為了幫助孩子逐步的克服自我中心意識, 還應該注意要對孩子進行利他行為的培養。 利他行力是社會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 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特殊方式, 泛指不期望他人的任何回報, 或獲得良好印象的一種自覺無私、有助他人和社會的親社會行為。 做父母的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利他行為培養, 對於促進孩子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審美情趣的形成, 將是十分有利的。
培養利他行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其次, 從小事做起, 經常給孩子以指導。 要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愛他人, 父母應該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 在一些細微的小事上, 及時給孩子以語言和行為上的指導。 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的分享觀念, 吃點心、吃水果時叫孩子給每個人拿一個:吃飯時, 所有菜肴, 大家共同分享, 不給孩子以特別的食物:家中有人身體不適, 做些好吃的和孩子一起給他送去;從孩子1歲以後就應該給孩子尋找合適的遊戲同伴, 讓孩子和同伴一起遊戲、玩耍, 這樣做不但有利於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有利於孩子社會交際能力的發展, 有利於孩子動作能力的發展, 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Advertisiment
我自己的滾了是在2歲時就送到托兒所裡日托的, 每夭上午可以探視。 在探視孩子時, 經常有家長為孩子帶去或買些小食品, 如冰棒、箱果、點心等, 有些家長只給自己的孩子買東西吃, 讓其他的孩子在旁邊看著。 視認為這樣對培養孩子的利他行為不利, 所以我只要是給孩子帶東西, 一定要多帶一些, 讓所有的孩子共同分享。 碰上賣冰棒的, 也一定是每個孩子一個。 只要家長做有心人‘不給孩子特殊優越的地位,
Advertisiment
家長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動向, 對於孩子的利他行為應及時給以強化, 或者語言鼓勵, 或者以適當的物質義勵, 尤其是孩子在和同伴相處時。 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來說, 雖然他們的內心有強烈的意願, 希望能和他的同伴友好交往, 但是他還沒有養成集體活動的習慣, 還不明白和同伴相處的遊戲規則, 因此在和同伴相處時容易發生爭吵和矛盾。 大人要引導孩子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孩子需要有和自己的同伴在共同活動中友好相處的經驗, 指導孩子在和同伴的共同活動中學會“心裡有別人”,